试,又被称之为郡试,是由各个州郡直接推举的一种考试,而那些有心想要在仕途上更进一步的考生们,则需要将自己最为完整的身份信息是上报与当地的城乡,经由城乡统一归整之后,将其参考名单上报至州郡,再经由州郡将其上报而来的名单进行严格把控,经过层层筛查,最终与尚书院联名确定下参加乡试的人员。
乡试,相当于是将原本从院试中层层筛选而出的秀才们是再一次的进行选拔,留其精华去其糟粕。
要知道,通过了院试,并不代表着那些秀才们就可以入朝为官,其实现实却是恰恰相反,通过了院试的秀才们,也仅仅只是被当地的官府冠以了一种名誉罢了,这种名誉充其量只是能让人听着舒服一些而已,却丝毫不能改变其真正的身份,而真正想要改变自己的身份,就需要通过乡试的选拔。
因为只有考过了乡试,这些秀才们才具备了做官的资格,可以说乡试当真是龙寰所举办的国文科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最为艰巨的一环。
考得过,一步登天,考不过,回家种田。
就是这般粗浅的道理。
而最终考过了各个州郡所举办的乡试的考生们,才有资格参与到接下来的会试当中,至于在乡试中拔了头筹了那名幸运儿,而会被称为解元。
是龙,还是虫?
是凤,还是鸡?
去看看会试的结果便能知晓。
会试的备考点已不再个州之地了,因为会试的备考点,已经来到了永安。
于皇城之下,于尚书院之中,联合户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之手,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联合大考。
而会试的考试内容也是十分的复杂。
对于参加文举的考生来讲,他们所要备考的类别,不仅包含了文学、诗词、还有内政、自我认知与时局把控等诸多类别,而尚书院与六部也会根据不同考生的偏向与天份,而最终决定该名考生的未来职务。
对于参加武举的考生来讲,他们所要备考的类别,不仅包含了拳脚功夫、刀枪棍棒、还有兵法战术和时机把控等这些用于行军打仗的知识,而如果只是单纯地拳脚利索,相信尚书院和兵部也不会选择录用此人,毕竟尚书院之所以会大力推行武举,其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为朝廷招录一名大手,因为谁都明白,朝廷需要的,乃是像蓉天宇那样的将帅之才,而不是像赵大虎那样的莽夫。
可以说,无论其最终的排名如何,这群能够参与会试的学子们,皆会迎来他们的官场生涯,最不济的,也都会被六部的人给安排到各个乡镇中去,毕竟这每年都有靠老还乡的老官,而这巨大的岗位空缺,也得有人去借着干才行啊。
至于会试中的前十名,则会被尚书院与六部联名上奏,去为这些有真正大才的学子们争取参与殿试的机会。
而殿试,则是整个国文科举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