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天下第一剑
帝国大学生产出来的铁质农具是可以卖给农户的,和秦始皇在位时候收缴天下金属铁器不同,蒙稷不仅允许百姓手里有金属,还允许百姓的手里用高科技金属――铁!
不过铁器农具的价格对于很多农户来说有点贵,毕竟这个时代很多农户还是使用木铲子甚至只用手操作来进行耕种的,这个问题对于蒙稷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他和精明的萧何设计了一套先使用后付款的模式。
从曲辕犁到铁锹铁锄头都可以想登基后拿回家使用,特别是曲辕犁,可以几家何用一个,每户人家只要想缴纳一部分首付之后就能获得农具,到了秋收的时候,家里多产的粮食卖了再还钱或者直接用粮食抵扣欠款,这样连卖粮食这个环节都省去了。
百姓们很喜欢这个模式,要知道浙西新式农具买回来是可以帮着家里提高耕作效率的,怎么算账都还是买新农具最划算,这不才不到一天的时间,一百套曲辕犁和上千把铁锹、锄头就被咸阳城的百姓抢购一空。
蒙稷听着萧何的汇报,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世的百姓对于信用消费接受的速度如此之快,要知道在后世哪怕是到了蒙稷重生的时候很多华夏人对于信用卡提前消费还是很难接受的。
其实仔细想想看道理很简单,一方面是春耕大点上百姓们见识了铁器的高效率,购买铁器所提高的农业生产效率以及所带来的的经济效益远远超出物品本身的价格,第二个方面就是百姓们再一次开始对政府有了信心。
只有百姓对国家政府有了足够的信心那么国家政策才能最高效的推广,当年商鞅变法之处,就在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黄金。
百姓对此感到惊讶,以前的大秦都是对着百姓征粮征财务,哪有发钱这样的好事啊,再说搬动这个三丈长的木杆真的不难,怎么看都不值那么多钱啊?所以根本没有人敢去搬木杆,或者根本就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
商鞅见无人去搬,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镒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
只要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终于人群中走出来一个名叫“山甲”的汉字,他把木杆搬到了北门,而商鞅真的就给了山甲黄金五十镒。
从此,百姓对于秦孝公和商鞅颁布的一些列法令深信不疑,为大秦量身打造的秦法为这个西陲落后的齐国输入了最强大的驱动软件,在耕战的奖励之下驱使着大秦一步步成为今天一扫天下的大秦帝国。
不过随着大秦一统天下,这个国家在百姓心里的威信却逐渐降低,当初很多人以为一统天下之后就不会在打仗了,就可以安安稳稳的过上几天舒服日子了,谁知道等待百姓的是南征、西戍和干不完的工程。
为了南征修建灵渠,为了阻击匈奴修建阿房宫,还有华丽的阿房宫还祖龙的皇陵.
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