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的信任之后才成为陈胜心腹的。
这些儒生往往是帝王身边的微末之臣,但是说话却很管用,秦始皇时期曾经针对儒生进行过一次“焚书坑儒”,儒生势力已经被狠狠地打击了一次,如果祖龙继续执政的话,儒家就会逐渐势微,可是祖龙突然暴毙,后来胡亥登基,赵高奸臣当道,这又给这些所谓的儒生们一次死灰复燃的机会。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买这些儒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生,他们只不过是披着儒生的外衣,用修习儒家思想这个漂亮的外包装来混个人的富贵而已,他们心中没有天下,没有百姓,只有功名利禄、个人的荣华富贵!
这才是他们的中心思想!
有意思的是恶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在学术界亦是如此,如今之儒大多是这些不入流的儒,真真正正研究学问的儒生不屑于与他们为伍,独自安好,而这些人却假借儒学,不断用糟粕培养这一代代的“新儒”。
可惜,百姓不知道,还以为这些人是体面的文化人。
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关系国体,蒙稷怎么会容忍这样的颓废之儒存在!
田地里的小麦已经金黄,终于到了麦收的时节,这是百姓们最开心的时候,就在麦收之时,蒙稷邀请临淄的祭酒于桃带着他门下的儒生来蓬莱一起参与今年齐郡的麦收礼。
这是大秦三世皇帝子婴登基之后的第一次麦收,重视农耕的大秦自然在收麦子的时候少不了祭祀礼仪,而蒙稷主动邀请祭酒于桃让这个五十多岁的祭酒感到十分荣幸,为此还沐浴更衣斋戒三日之后才带着门下三百弟子赶往蓬莱。
于桃是齐郡的祭酒,门下有六百多弟子,这些弟子大多是地主家的孩子,他们想还跟着于桃拜入儒家,学成之后好找个机会进入朝堂。
于桃的名气很大,因为他培养出来的很多弟子都在齐郡官府做事,但是最厉害的是于桃的同门师弟,因为这个人就是子婴身边的宠臣――于丹。
每年过年的时候是于桃开心的时候,自己的学生都会提着腊肉来自己的家里看望自己,这些学生们最不济在齐郡和琅琊也是个刀笔文吏,假以时日,大家在官场上彼此照应,相互提携,那么于桃的弟子将会成为齐郡不可小觑的力量。
而自己还没有入市的弟子们也会在过年的时候拿着礼物来看望老师,还会把下一年的学费一起缴纳,这个时候的于桃就会笑的眼睛眯成一条线。
寻常百姓的孩子是上不起于桃的私立学校的,当初孔夫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早就被于桃抛在脑后了,他开设私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当初孔夫子开设私学不也是要缴费的吗?
夫子还要收取“十条腊肉”呢,更不要说现在了,私立学校收钱就对了!
于桃计划在新的一年增加学费,毕竟自己现在势头正火,为啥不涨钱,这次武忠王邀请自己去蓬莱完成麦收礼,这件事之后自己的声望肯定会更加高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