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发展方向

作者:宇宙纳米化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万物互联啊,它其实是一个笼统的说法,细分一下可以分为物联网,和互联网,大数据等等。”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将联网的对象从电脑、手机,扩展到更多过去并未“触网”的物件——比如说冰箱、洗衣机、空调……甚至于集装箱、工业生产线、物流交通工具……”

“试想一下,在未来的某天,当你从自动驾驶车里悠然走出,回到家门口——房门自动识别户主身份并开启,室内的空调、音响立刻启动并且调整到主人习惯的设定和喜爱的歌单,热水器开始预热、百叶窗也根据当前室内的光照强度实时调整……”

“这些是不是很科幻呢?你看过钢铁侠吗?”

王杰想了一下说到:“类似托尼海边别墅那种吗?”

“没错,但是要比那个更强大,你会知道公交车还有几分钟到站,你会知道你的快递到那个地方等等”

王杰有好多疑问。

“老板,那靠什么连接呢?你说的这些都需要有线连接的话那根本不可能啊?”

“可以采用无线连接,wifi网络连接,光纤的网络带宽可以承受的了,蓝牙连接,但是这些无线连接协议都不是为物联网连接设计的,我们要有一套自己的物联网连接协议,低延迟连接协议和高带宽连接协议”

“经典蓝牙(bt):

技术、edr技术、amp技术。

经典蓝牙是正宗的蓝牙技术。

蓝牙诞生之初,使用的是

技术,此时蓝牙的理论传输速率,只能达到。在那个年代,56kbps的modem就是高大上了,这个速度可以说是惊为天人了啊!但是科技变化太快了,

技术转眼就过时了。那怎么办呢?缝缝补补一下,增强速度呗,enhanced data rate就出现了。

使用edr技术的蓝牙,理论速率可以达到。这一次的升级换代,还算优雅,因为没有改变任何的硬件架构、软件架构和使用方式上的改变。

也许你也猜到了,edr又落伍了,看看人家wifi(wlan),几十mbps,上百mbps,咱们才,也太寒酸了吧!那怎么办呢?蓝牙组织想了个坏主意:哎,wifi!把你的物理层和mac层借我用用呗!这就是amp(alternate mac and phy layer extension)。艾玛,终于松口气了,我们可以达到54mbps了。

不过呢,由于蓝牙自身的物理层和amp技术差异太明显了,这次扩展只能是交替使用(alternate)的,也就是说,有我(

/edr)没你(amp)。”

“你看蓝牙的传输效率还得借用wifi的硬件架构才能起来,他们本来就不是为了物联网设计,如果需要应用到物联网,就需要修改,但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