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这就来!”晴儿急忙去找干燥的毛巾。
美艳少女急得乱了阵脚,在房间内来回走动起来,突然她感觉屋内异常闷热,急忙推开窗户。
黑夜袭来,她举头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心里祈祷着:“那个傻子千万别发现了我的金钗!不然他就知道那事儿就是我干的了!”
同一时刻。
少陵原的尽头,卧龙山下。
那间被唤作“恬淡庄园”的庭院内,堂屋内的一扇窗户开着。在这黑夜里,屋里面映出一盏灯,一个书桌,还有一位埋头边读书边用毛笔颤颤巍巍写着字的少年。
少年抄写一会儿字后,就皱着眉头沉思半晌,思考着文字的寓意。
兴许是读书有些久了,竟然有些累了。
他歪头朝墙角处的小床铺望去。
老朱已经打起了呼噜。
少年摇了摇头:“刘病已啊,刘病已,你那一辈子能跟他一般,活的没心没肺就好了!穿越过来,本就是天生皇帝的命,却还要这般发愤图强!真是踩了狗屎运了!”
刘病已放下毛笔,手儿转着活动活动,还用另一手攥着这手的手腕揉一揉。
刘病已此时的目光再瞟一下《鬼谷子》的全篇,觉得照这样的速度,起码还得七八天的光景,尚能读懂并背诵熟练。
目光从竹简的末尾继续向右看去,在桌子上寻找着东西。
以往,熬夜做编程的时候,会在右手旁放一叠花生米。饿了就吃上几粒儿。
刘病已不爱吃烤干的花生米,吃多了,肠胃不好消化,嘴里还太干。
生的花生米,不但有足够的油性,还能回味到小时候在家乡忙着从山地里收花生的场景。
那时候,八月十五中秋节刚过不久,埋在土里的花生早就饱满结实了,人们就推着车子,扛着铁镢头,到地里收花生。
找准一墩花生,一镢刨下去,再用手拽住高高的花生秧儿一扥,白花花的一墩花生就从碎土里露出来。
望着满满当当又饱满的大花生,农民就乐得心里开花。
抓住一颗花生用力扥下来。
双手捏住花生皮的缝隙,用力一捏,“啪”地一声,花生壳破开,两粒浅红色的花生粒儿就躺在里面。
抛进嘴里一嚼,清脆的鲜香气充盈嘴巴,直达胃部。
有时,遇到多雨的秋季,花生地里仍旧涝着,人们便将铁镢头放在田间地头,挽起裤管儿,漟进地里,弯腰,双手抓住一棵花生秧,往上轻轻一提。
一嘟噜雪白的花生就呈现在人们那眉开眼笑的面前。
……
刘病已喜欢吃花生米,除了对口味,还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劳动的辛苦。
这般想着,刘病已发现右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