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森森白骨

作者:孝孝V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00市斤小米,则为10200元人民币)

就算是同一时期的史料记载,误差也很大,可能是由于当时的灾害、战乱,又加上区域闭塞、大财主操控粮价等原因导致的物价水平不一。

等价为价钱后,又没多少可比性,还要看当时的购买力。

但总体来看,西汉时期,一个平民一个月生活费大约需要八九贯,士兵军饷一年不到十两银子,存个七八两可以买一亩良田。

但是,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用银两计算明朝前的货品价值,有些牵强,这自然是受银子的多少、流通的广泛度影响。

中国古代其实经历了金、银两个货币本位。按朝代来划分,汉朝到明朝是金本位,明朝中期开始是银本位。

金本位的前提是黄金储备丰盈,也是朝廷的重要储备。这个从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后实行的货币改革可见一斑。他下令“列侯以下不得挟黄金、民间黄金上交国有”,因此王莽的新朝黄金储备量十分巨大,国库中储存黄金多达70万斤,相当于今天的170吨,折合人民币136亿元。

王莽改革失败,通货膨胀严重,老百姓购买力严重下滑,天下纷乱,国库中的黄金大量流失民间,甚至长安地区曾经出现过,“黄金一斤,换豆五升”的黄金贬值现象。

而在西汉初期,也就是刘小俊转世的时代往前推几十年的光景,汉武帝颁发的“耐金令”规定各路诸侯都要向朝廷每年上缴黄金。汉武帝规定了金子中的成分含量,若有上交成色不达标准或者假金子者则削官灭族。当时许多大家族都因此遭祸,之后要出现的蜀帝刘备刘玄德,其祖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失去了爵位,导致后代沦为庶民,这也就是成语“耐金失侯”的由来。

想到这里,刘小俊觉得是不是该去跟当今的皇帝说一声,要他警惕王莽和刘备的祖先呢?将他们赶尽杀绝,历史会不会改写?

想了想,刘小俊觉得不现实,一是影响自己的主要精力,不能今早完成任务,回归21世纪,二是杀了一个王莽,可能会有千千万万个王莽站起来,对历史太不负责任了。

说到银子在中国古代的大流通,也就是中国的银本位是自明朝中期开始的,因为美洲秘鲁的大银矿被发现,中国依靠丝绸瓷器等与西方进行贸易才获得了这些银矿2/3的银子,于是中国开始以银子作为本位金,人们的贸易之间都以银两作为通用货币。

在明朝万历之前的朝代,税收不是收的银两,而是粮食布匹金银珠宝等。在计算官员收入时是以粮食作为单位,粮食又以石为计算,石这个单位又是虚的,实际单位是斛。

后来万历年张居正进行改革,实行“一鞭法”,税收不再收物品和粮食,而是直接上交银两。万历年的国库存有银子三四百万两。可想而知,一万两银子是什么概念。

查阅历史资料,会发现明朝之前的朝代的流通的银两还不及明朝多。万历年援助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