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次第开放了。风儿一吹,还有一股清新的花香,虽然园子不大,却极是精致,颇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味道。
本来就盘算着如何将房屋修葺一番,换一下阴沉沉的晦暗气息。无奈这段时间发生的怪事连连,耽误了不少安排。
望着墙头草在这暮春时节也茁壮成长了,刘病已下定决心要把这硕大的院落修葺一番。
刘病已将修葺院落之事,事无巨细地跟老头儿说着。
老朱一一答应着。
最后的时候,刘病已才意识到老朱似乎有些为难。
刘病已才想起来,娘亲为了救自己,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而上午带给娘亲的百两纹银还是驸马爷赠予的。全家人要靠这百两度日了。眼下还不到粮食收获季节,一家老小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整个修葺工程下来,大约需要多少钱?”
“少说也得百十两银子。”
“百十两?”刘病已一听到这个就莫名地头疼。
因为初到西汉初期,对于货币的换算还是依仗着21世纪的人民币。总是不经意地去思考“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但刘病已喜欢用编程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一两银子不能简单地换算成多少人民币。具体要看一两银子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购买力,而具体的购买力还是以粮食的多少最为靠谱,毕竟中国古代是农业大国,人靠粮食活着,货物的交换也是以粮食的价值为参考。
“一两银子能买多少大米?够一口人吃多久?”刘病已问到。
“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这些粮食够一人吃半年的。”
刘病已估算着,当时的一石约为大米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物资丰盈,收入稳定的家庭,一年人均大约消耗780斤粮食。
西汉时期,一个平民一个月生活费大约需要八九贯,士兵军饷一年不到十两银子,存个七八两可以买一亩良田。这样以来,如若过上温饱生活,一人一年需要二两银子,大米四石。百十两银子可以买十几亩良田,可以养活五十口左右的佃农。可以看出,在古代,这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惊人了。
不像电视剧上的极端,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一个少奶奶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
这样一算,用来修葺房屋的百十两确实不是小数目了。
“数目还真是不小啊!”
“是的,少爷,我们需要跟夫人回禀一声。”老头儿补充到。
“嗯!”刘病已换了另一种思维,“我们家有多少田地?又有多少户佃农?”
“少爷,我们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