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顾安民思前想后,决定选择后者,因为选择前者的大多进去了。
因此,要提前备几箱档次各一的白酒,用于应对不同场合。
“厂长,挖机暂时没法修。”
“嗯?”
“洪水来的时候,挖机正在河堤装土,来不及撤离,后来挖机被冲进大沟,32吨重,周围又全是两米深的泥汤,拖拉机进不去,人力更拉不上来。”
张伟闷口烟,面带愁容,“而咱家烧砖用的都是黏土,等洪水退去,挖机被稀巴烂糊住,自身又无法启动,拖拉机打滑……”
“所以,直到现在还丢在原地?”
“嗯。”
张伟点点头,“另外,咱家没住人的那两间房子,堆满砖机杂物,放不下这么多水泥。”
“砖厂有空地没?”
“有,窑洞全空着。”
“那就去砖厂。”
烧砖需要粘土。
数遍十里营,有黏土的地方,唯有‘大泽’。
大泽,顾名思义,一片辽阔的洼地。
曾经黄河从此过,筑堤修坝,用的全是黏土。
后来黄河改道,留下八百里水泊。
再后来,水泊消失,仅剩一条条黏土岗和黄河冲积的盐碱地。
盐碱地,又叫‘不毛之地’,在这年头,完全无法种植庄稼,因此诺大土地,一直荒废。
等到八十年代,十里营考虑到乡里发展,来此投资砖窑,受资金影响,就起盖一座老式的一部火,拥有16个门洞的轮窑。
然而,烧窑是个技术活,乡里搞来搞去,不是烘窑的时候烧裂窑墙,就是急升温整塌拱顶,又或者将窑头烧倒,频繁出现‘过火砖’和‘裂纹砖’。
折腾好几年,亏了几十万,凑巧官企私营化改革,最终便宜老顾。
老顾不懂砖窑,但喜欢瞎折腾,五湖四海到处摇人,请来一批又一批专家,嘿,还真烧了起来。
再然后,就有了老顾辉煌发家史,和成为全乡首负的故事。
顾安民一边开车,一边倾听张伟讲述。
等路过派出所,跟李干事告别,随后一路南下,进入大泽,跑上五里地,来到建军砖厂。
远远望去。
辽阔场地上,横成排,竖成列,摆放着无数等待晾干的砖坯,它们或散乱,或坍塌,或化成土堆…
而避免其暴晒的草席,被洪水卷进路沟,即便相隔甚远,依稀可以闻到沤烂的馊味。
砖窑前,煤矸石粉碎机、混合搅拌机、码坯机、分坯机……全都沾满干裂烂泥巴。
砖窑后,顺着一条长满杂草的沟壑小路,数不清的'白砖垛'林立左右,延伸向视野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