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福利。。
当然还有跟包谷不那么密切相关的东西,比如说长在包谷地的三把菇。
现在已经算是雨季,算是山区特产的三把菇早就出来了,可还远没有到烂市的地步,那种完全开放了跟撑开的小伞一样的,一斤也还要个六十来块,刚刚出土还没有开放的,基本上就是七十多块一斤。
真的是很管钱。
那玩意儿都是野生的,倒是听说弄出了可以自己种的菌种,也有人来本地集市上推销过,却是没听说有谁能够种植成功。
所以说,来一包能够保证成活率的三把菇菌种,或者直接来个满地的三把菇,也算是意外之喜。
想想那鲜美的味道,想想那鲜美的价格,口水都快出来了。
还真有点小激动呢。
只是想归想,做归做,再怎么对着还不确定的奖励淌口水,任务终归还是要做的。
这一做,就做了好几天。
没办法,给包谷放肥料,真的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定的。
当地的包谷都是点的包谷子,长出来的两三根包谷杆为一窝,窝与窝之间的距离大概是半步到一步之间,还是禾苗的时候不觉得,等到长成比人还高,那就直接成片成林了。
说是密不透风有点夸张,可个把人走到包谷地里,那是连个脑袋都看不到的,跟扔个小石子到水潭里没什么区别,连个泡儿都冒不起。
每窝包谷都要放肥料,这是必须的,可包谷窝里不只是有包谷,还有乱七八糟各种各样的杂草。
得先把杂草拔掉或者铲除,放下去的肥料才能被包谷顺利吸收,要不杂草会抢夺肥效,导致杂草长得比包谷还好的情况出现。
原本是打过除草不伤苗的农药,农资店的老板吹得是天花乱坠,效果却是不咋地,包谷苗倒是的确没伤到,可那些个杂草也没见怎么死,就是黄了那么一阵,很快就缓过劲儿了。
还不如直接打草甘膦或者百草枯,沾上就能见效,老霸道了。
可也正因为霸道,一个不小心就能连包谷一起给干掉,也不是什么太好的选择。
直接用锄头铲草倒是个办法,老农民的老传统了,当地叫做“薅包谷”,不但可以除草,还能顺便松土,一举两得。
就是太耗费时间,还挺辛苦。
大太阳的挥汗如雨,有密密麻麻细毛毛的包谷叶子还扎人,叶子边缘跟刀子似的飞快,一个不小心就能在皮肤上割出细细的口子,给汗水一浸,生疼。
现在好多老辈子都不想去薅什么包谷了,年轻人更不用说,包谷地里能找到他们的身影,那简直就是奇迹。
所以很多包产田包产地都种成了果树,无他,没人愿意种粮食尤其是种粗粮。
累死累活也挣不了两个钱,磨骨头养肠子的,纯属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