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具有独立性的武装集团,郑芝龙所部也是有着自己的利益所在的,而他们的利益和明王朝的利益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矛盾的。
所以,单纯明王朝的死活,其实郑芝龙集团是不太在乎的,他们在乎的是直接的利益。
东掳在辽东闹的这么狠,流贼在陕西河南等地折腾的那么狠,然而郑芝龙可是一兵不出,撑死了也就是偶尔送点火枪刀剑什么的意思意思,应付了事。
甚至人家郑芝龙还和东掳做生意呢!
赚钱嘛,不寒碜!
而最关键的是,这些都不会太大的影响到郑氏集团的利益。
然而伪周王朝的崛起就不一样了。
伪周王朝所体现的一些特征,尤其是在税收方面的政策以及野心,是郑氏集团所无法容忍的。
而这才是郑氏出兵的最根本的原因。
而对于明王朝而言,一旦有郑芝龙的援兵,明王朝就能够重新夺回长江流域的控制权,而一旦夺回了长江控制权,再控制了江南地区的长江各大小支流,那么也就等于彻底控制了江南水网。
到时候,这江南地区官军和伪周贼军的作战,压力将会小的多,因为到时候,补给困难的就会是伪周贼军了。
一旦明王朝水师能够重新控制长江航道,到时候贼军想要维持在江南地区的作战,估计都得从安庆等地区一路陆运补给才行。
那么长一条陆地补给线,拖不死他们!
想要挡住伪周贼军步伐的进攻,范高阳的想法和张国维还是比较一致的,那就是一点:拉长伪周贼军的陆地补给线。
同时还得分阶段,等后续郑芝龙出兵之后,能够掌控长江流域的时候,后续可能就会把战场更多的拉倒沿江地带。
但是现在郑芝龙不是还没出兵嘛,哪怕是行动快速,但是郑氏的船队也得一两个月的时间甚至更久才能抵达江南呢。
在这之前,张国维他们的所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避免在沿江等伪周贼军方便补给的地带作战,尽可能的把战线拉长,并且把预设的作战区域拖到内陆地区。
比如湖州方面就很不错,湖州那边距离长江已经很远了,虽然也有部分水网可供伪周利用,但是也不可能和之前的宣城那样这么便捷。
溧阳、溧水一线也算是远离了长江航线,对伪周贼军而言的补给也没有那么方便了。
同时这一地带的水网没有这么密集,也更加适合骑兵作战。
这也是范高阳带着骑兵驻防在这一带的缘故,他准备利用这一片的开阔平原地带作战,尽可能的拖延贼军东进的步伐,如果能够找到机会重创一支贼军的偏师那么就更好了。
他不指望着袭击伪周贼军的主力,这也是不可能办法的事情,毕竟他麾下的骑兵只有两千骑,面对那些动不动上万兵力的伪周贼军主力,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