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东进的周军总体兵力少,而且后续迟迟没有援军,放在江南地区里还是三县作战。
这也就导致了每一条线的兵力都不多,尤其是中线,也就是溧阳、溧水、句容一线上,现在也就靠着第十九步兵团和第二骑兵团支撑着。
这应付一个范高阳的骠骑军就比较麻烦了,而且镇江那边又来了一个督标后军,同时原本这一片地方多少也有一些营哨兵和卫所兵。
因此中线上的局势比较紧张。
第五军的高层一看湖州那边不好打之后,干脆就是放弃了攻打湖州杀入浙北的打算,而是选择了战略收缩。
第十混成旅从湖州城下退走,直接撤到了泗安镇一带后,第五军立即就把第九混成旅的第十八步兵团调往溧阳,免的溧阳溧水一带崩盘。
周军一撤兵,对于明军而言,这浙北危机算是暂时缓解了。
同时镇江一带,也因为督标后军的抵达增援,从而稳住了阵脚。
一时间,明军在江南地区总算是止住了大规模崩盘的态势,暂时维持住了一条非常勉强的防线。
而之所以说是暂时,那是因为双方都知道,周军不继续大规模进攻,那纯粹是因为东进兵力太少,而随着战区的扩大,战线的拉长导致兵力越来越紧张。
但是这种情况是不会持续太久的,等到周军把安庆那边的明军给集结掉,到时候又能腾出至少两三万人的兵力东进。
届时,如果江南地区的明军还没有太大改变的话,任凭张国维和范高阳等人怎么折腾,基本都是避免不了江南失陷的局面。
另外一边的安庆,周军已经是对安庆持续进攻多时。
天天都是用着火炮进行轰击,同时也是先后两次爆破城墙,尽管都没能成功的占据城墙废墟,两次都被史可法指挥着精锐的新标军给挡了下来。
但是安庆这边的战局,整体上依旧是周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安庆城外,郭东岩亲自带着人巡视了一边前线部队后,就地召开了战略会议,商讨发动对安庆的最后总攻。
现在的安庆已经是一座破烂城池了,外围的防御工事已经是被周军彻底肃清,连带着城墙都已经是被爆破摧毁了两段,城头上的火力也是被压制打击的差不多了。
郭东岩觉得,自己已经是时候发动最后的总攻了。
决定对安庆发动最后的总攻,不仅仅是因为安庆城战役已经是临门一脚,也是因为江南战局比较复杂的缘故。
第五军方面在江南的推进,经过了前期的势如破竹一样的进攻后,现在已经是基本停滞了下来,湖州拿不下,镇江也拿不下,而且后勤补给线还遭到了明军骑兵的袭扰,迫使周军每一次都是抽调大量兵力组织大规模运输队进行运输。
同时还有消息传来,扬州等江北地区的兵力,增援源源不断的渡江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