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又有一人道:“宋兄说的不错,我有个同窗是黄州府的,前朝的时候多次院试不过,王师入住黄州府开办了科举,第一次办的也是这府试,他当初就去考了这个府试,实习结束选官的时候,授了从八品,但是现在你知道他是多少品吗?”
不等众人问,他自己就是说了:“正六品,任长沙府农林处处长。”
听到这话,旁边的几人都是忍不住露出了期翼向往的神情!
当官呢,谁他妈不喜欢,哪怕只是这伪周的官,他们也喜欢啊!
要不然的话,他们也不能在几个月前贼军刚杀过来,还没有说要开办府试的时候就已经是找门路托人从武昌等地方弄来一堆伪周那边的一些书籍和试题自行学习了。
当然了,他们之所以都这么早开始准备,也都和他们基本上都有亲友在伪周那边为官有关系。
伪周自从崛起后,不用多久就占据了湖广,那个时候开始,其实就已经有很多人投奔伪周了,哪怕其中并没有什么多少进士举人等重量级的人物,但是湖广地区里的一些秀才啊,童生之类的可是不少都陆续投奔,并先后上了伪周王朝这辆战车呢。
怎么说呢,当时的人们觉得,以伪周王朝自身的情况以及当今天下的局势来看,伪周王朝再不济也能割据一方几十年……
至少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明王朝想要反攻湖广,短时间内是别指望了。
所以当时就有不少胆子打的读书人打消了顾虑,开始投奔大周王朝当官去了。
有意思的是,这些后来投奔大周王朝的传统读书人里,其实不少人的亲友还在明王朝那边为官呢……
有一些,甚至同一家的两个亲兄弟,一个在明王朝为官,一个在周王朝为官呢……
这种情况,也算是这些大家族们的自保之路,把鸡蛋尽可能分开来放。
此外这年头识字率这么低,一个地方里的读书人就那么点,大多也都是出自地方上的士绅家庭,人家有亲戚长辈在明王朝为官也是很正常的事。
再不济还有老师同窗在明王朝为官呢……
而这种情况,也是导致了另外一个特殊情况,为了避免被彼此牵连,湖广那地方里很多家族里同时有人在大周和大明为官的家族,都会进行分家,双方甚至公开决裂。
一个家族里,往往会分成两支!
一支族人为大周王朝卖命,在大周为官。
一支族人为明王朝卖命,族人核心为在明王朝为官,其余族人亲眷也会离开湖广北上明军控制区,或者暂时躲在湖广等周军控制区里,但是隐姓埋名低调生活。
这些士绅家族们的做法,其实是很常见的做法,不管是郭东岩也好,崇祯也好,其实都知道这种事没法避免,所以往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对方聪明一些,基本也不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