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做了一段时间这种批发生意,但是很快就做不下去了,因为盐务公司把松嘉杭地区的食盐产量提升起来后,就不再大批量进口两淮食盐了。
这让他们很受伤!
不过,有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淮海盐不能卖给盐务公司了,他们却是发现伪周的盐务公司里有一种特别好的精盐,这玩意价值比青盐等传统精盐还要更便宜一些,然而质量更好。
有一些人试着弄了少量去贩卖后,发现这玩意卖的特别好,赚的也多。
这样一来,很多人又是一转头,不再继续从两淮盐场里购入私盐卖给大周盐务公司,而是直接从盐务公司里购入精盐,然后再贩卖给到其他地方去了。
不仅仅是精盐,这些盐商们还发现,伪周贼军的盐务公司里出产的普通粗盐,质量也更好,价格也更便宜……
然后不少盐商们一琢磨,干脆直接找盐务公司拿货,然后运到明王朝控制区里去贩卖了。
这一来一回,钱还是哗哗的来。
这种情况让大周盐务公司本身都始料不及!
大周盐务公司玩命一样扩大产量,那纯粹是为了保障大周治下民众的食盐供应,同时以节省成本。
但是没有想到自己的普通食盐,那些盐商们都要……
得,既然这样那么就买呗,反正产量还能再增加。
当郭东岩看到盐务公司那边的报告,说是准备继续扩大盐场的产量,除了辖区内的正常食盐销售的利润以及盐税外,还预计在年内出口价值至少五百万两银子以上的普通盐以及上等精盐的时候,他都是无语了。
说实话,他没想到,自己的大周王朝的第一项出口产业,竟然会是食盐产业,而不是自己大力扶持,各项政策给的十足的纺织产业,也不是官方控制,发展迅速的钢铁产业……
这两年,大周王朝除了忙着打仗外,对工商业的发展其实也没停下,虽然不可能有什么资金扶持,但是政策给的多啊。
而很多时候,只需要官府这边给一些政策,民间资本自己就能够弄起来。
纺织业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官方资本在纺织业上虽然也有涉足,但实际上涉足的并不大,官方资本涉足的一般还是在重要产业,比如矿务,钢铁,造船,兵器等。
纺织业这种产业里,官方资本也就只有几个纺织厂,主要还是为了供应军服,官服等各种官方需求的被服。
同时这些纺织产业在大周王朝官方眼里,还是属于扶贫赈济产业……
一般来说,哪怕是开工厂,那都是为了招募无地无业的民众,给他们一口饭吃。
而更多时候,其实官方的纺织厂就是个摆设,因为众多的纺纱,织布的工作会直接分发给普通民众,让他们有一个生计。
所以,周王朝官方资本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