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工业保障

作者:秋水夜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后来郧阳兵工厂搬迁到了襄阳并设立了襄阳兵工厂,原来的郧阳兵工厂虽然还保留名称,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家弹药生产厂和枪械修理厂了,规模只有数百人而已。

原郧阳兵工厂机械分厂自然也是跟着整体搬迁了过来,并改名为襄阳兵工厂机械分厂,该机械厂算得上是周王朝里最老资格的机械厂了,专门负责研发生产各类机械设备,以满足各兵工厂以及其他官办企业的机械设备需求。

后续随着该机械分厂的产品线越来越多,除了供给各兵工厂使用外,也供应众多官办企业使用,后来还干脆供应给民间企业使用。

其业务量陆续庞大后,其业务总量开始远远超过襄阳兵工厂本身,而且主要业务都是面向普通民用业务之后,当初的工部官产司,现在的官产管理局,简称官产局。

趁着后续对官办企业进行整顿剥离的时候,把襄阳兵工厂机械分厂独立出来,成立了独立的襄阳机械公司。

襄阳机械公司从兵工厂产业里独立出来的一整个过程,也是可以看成是周王朝众多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很多官方企业,其实都是这么来的……

大冶钢铁公司,看似是全新成立的,但实际上人手都是从襄阳兵工厂,汉阳兵工厂下属的钢铁厂抽调的。

当初为了办大冶钢铁公司,周王朝几乎把几个兵工厂里的钢铁分厂的技术人员以及设备抽调一空,只留下一个空架子而已……

周王朝自从掌控了整个湖广后,为了更好的统筹管理各兵工厂,对各兵工厂都采取了大瘦身。

以往的兵工厂,叫着兵工厂这个名称,但实际上几乎涵括了当代所有能够找到的工业机构,一个兵工厂动不动就下设十几二十家分厂,从化工到机械到冶金甚至纺织,木材等什么都有。

搞的那个时候的兵工厂都庞大无比!

后来拆分后,让几家兵工厂只保留本身的武器装备业务,其他产业则是独立出去,同时为兵工厂供货也涉足民间业务。

襄阳机械公司还是其中的典型,他们现在即为各兵工厂等国防产业提供设备,同时也为各类普通产业提供民用设备,并且在这个过程里,规模迅速扩大。

当初周王朝做出了拆分兵工厂,实施军兼民的调整后,其实才算是真正激活了大周王朝里的工商业。

纺织业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如果没有军兼民政策,飞梭织布机这玩意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在市面上,而是会待在军方内部的被服厂里……

而没有飞梭织布机,也就没有了现在周王朝蓬勃发展的纺织业,没有纺织业的快速发展,也不会造成市面上的棉纱供不应求,也就不会刺激众多人一门心思想要搞新型的纺纱机,如此彭氏纺纱机也就不可能出现了。

可以说,周王朝的工业发展脉络是非常清晰的。

最开始是用军费支撑起来了庞大无比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