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都是家庭作坊,个人单干的,一个个规模小不说,而且总数特别多,你想要报复都不知道该怎么搞。
对于上述这些问题,郭东岩也是心知肚明,只不过以前嘛一直忙着,尤其是今年年初开始就忙着东进了,没多少时间用于普通行政事务上的处理,就算是处理行政事务,大多也是用于处理税收问题以及官制等体系调整的战略问题上。
专利这种事虽然也重要,不过以前忙着,也没想起来。
现在吗,看到了彭氏纺纱机的研究报告之后,郭东岩也是想起来了这个专利法,并开始考虑背后的深层次的问题。
最后决定把专利法给弄出来。
对工业体系的发展,郭东岩认为自己要做的事情就两件,培养人才,制定良性竞争的体系。
人才培养一直在做,而且还算是成果比较突出,周王朝通过采用理工学院,企业,研发机构内部培养等众多的方式,已经是培养出来了相当大一批具备了初步近代科学思维的人才。
嗯,只是说思维,不是说他们真的懂那么多科学知识了。
什么是科学思维?
那就是天上飞过去一个活生生的鸟人,这放传统思维里,估计立马磕头跪拜,把这鸟人当成神仙或者魔鬼了。
而科学思维呢,那就是想办法逮住它,研究一下它从哪里冒出来了,是不是个文明品种,背后是不是有啥文明社会,有没有威胁。
顺便再研究一下它是咋飞啊,这么大个鸟人,翅膀也就这么点,这能飞起来不科学啊,必须研究,肯定是有啥东西他们不知道的。
最后……
活着当样本,死了当标本!
总之不懂就研究,至于说知识本身嘛,其实都还很匮乏。
郭东岩开始培养理科人才的时间其实也没几年,很多人也只学了个一知半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一些东西其实都不咋地。
真正能学出来,具备基本近代科学素养的人才依旧不多。
更多的技术研发,其实都还是靠着以前的那些传统工匠们进行再培养。
不过即便如此,也是对大周王朝的工业技术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毕竟现在这年头的科学技术的基础本来就很低的,很多东西也不需要太过高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知道基本的一些,然后你多试几次,多琢磨几次那么也就可以搞出来很多实用的发明了。
这飞梭织布机和彭氏纺纱机都是如此,这些东西其实不需要你有什么专业的科学素养,甚至连数理化都不需要,只需要你脑子灵活,开放一些,多琢磨,多想办法,总归是能够想到的。
而真正需要用到近代科学知识,尤其是物理,化学这些知识的,一般都是国防产业,比如说枪炮。
这东西想要搞得好,那就需要具备科学素养了。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