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一远,那么打起来威力也就不足了。
毕竟这些火炮都是靠实心炮弹进行杀伤的,这距离远近,炮弹的动能也就越大,威力自然越大。
所以凌晓忠趁着晚上的时候把重炮部队往前再推进一段距离,同时最重要的还是要集中起来使用。
现在三个炮兵营分散在不同方向,看似能覆盖的作战范围更宽阔了,但是也没办法重点打击敌人的某一段距离。
凌晓忠中将希望集中兵力,抵近炮击,然后直接压制其中一段城墙的守军,为步兵的后续进攻提供掩护。
当天夜里,根据凌晓忠的命令周军的炮兵部队开始了调动,等到第二天早上的时候,三个重炮营的火炮已经是全部集中到了西北角的城墙外。
并且冒险靠近部署到了距离城墙大约五百米左右的地方。
这个地方,其实已经是比较危险了,毕竟人家明军在这一段城头上也是有炮台的,至少也是部署了十多门的长管火炮,这些火炮反过来也是能够对周军炮兵部队造成威胁的。
但是明军在这一方向的重炮有限,就算是他们能够临时调来部分的野战炮,臼炮等,但是也绝无可能调运重炮过来。
扬州城内的配属的重炮,都是属于红夷火炮,那都是固定部署的大家伙,连野战炮架都没有,机动非常困难的,想要重新部署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
短时间内,基本不用担心明军会把其他几个方向炮台上的重炮调集过来。
顶多就是临时调遣野战炮罢了,。
但是,周军的野战炮也好,臼炮也好,可比明军多多了。
这一场火炮的对决,注定了明军是不可能获胜的。
这和他们的勇气,作战决心没有关系,纯粹是因为他们的火炮本身就少,而且又因为守城本身的局限性,当城外的周军进行机动,重新部署兵力,并调整火炮形成局部兵力巨大优势的时候,明军方面是很难及时应对的。
现在也是同样如此。
周军通过一整夜的调整后,把主动方向从之前的西南侧调整到了西北侧,并展开了大规模炮击,同时步兵也是开始大规模冲击的时候。
明军方面虽然在熊文灿的指挥下,一方面动用西北军炮台里的十多门火炮进行反击,一方面想要调动其他方向的火炮增援。
但是这需要时间!
而周军忙乎了一大晚上,并且周军的火炮本身就是可以进行野外机动的情况下才做到的事情,明军想要短时间内就调整过来,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于是乎,上午战斗刚爆发,周军的炮兵部队就顺利的压制了西北角的敌军。
虽然没能让敌军的西北角炮台彻底哑火,但是附近的城墙上却是没多少明军敢停留了。
这个时候,步兵们也是开始上前,开始和工兵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