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打击敌军的援军。
为后方的友军部队强攻坚城创造有利条件。
别看春季攻势里第五军打的热闹,但是如果没有第十军、第二军部分部队牵制着淮安方向以及凤阳风向的明军,淮安以及凤阳的好几万明军早就南下增援了。
春季战役的胜利,第五军固然是头功,但是第十军和第二军的作用也不容易忽视。
各部各司其职,才创造了春季攻势的胜利。
随着第一步兵师撤退到旧县,第三步兵师也是撤退到了定远,凤阳城解围的同时,也可以正式宣告春季攻势结束了。
哪怕是现在通州那边周军的第十一军还在和郑芝龙作战作为,但是这已经是不影响什么了。
春季攻势结束后,周军方面上下已经是开始准备起来真正的北伐计划了。
周军去年开始就已经是开始筹划北伐了,春季攻势严格来说,也算是北伐作战的一部分,以夺取扬州,封锁江阴长江,确保长江航运安全,撬开京杭运河的入口为核心战略
而第二部分,则是以夺取淮安、徐州、凤阳为主要作战目标,其战略意图就是把战线推到山东、河南一线,彻底控制两淮地区。
夺取并控制两淮,这就是周军去年开始策划的北伐计划的核心了。
只要夺取两淮,那么后续周军进可攻,退可守。
进攻的话,可以直接沿着运河北上山东乃至北直隶,西进沿着黄河杀入河南甚至是攻占潼关。
而守的话,周军够依托京杭运河,淮河,黄河等河道网络快速调兵,补给,把两淮地区打造的跟铁通一样,就和南阳盆地里一样。
只要两淮、襄阳不失,大周王朝的安全就能获得保障。
同时还能保障江北地区的正常农业生产。
不像是现在这样,别看周军已经夺取了江北大片地区,但是这一片地区别说为周王朝带来大量的赋税了,反而是让周王朝填进去了不少。
因为该地区明军的骑兵频繁活跃,哪怕是可以说已经远离前线的庐州府,都频繁遭到明军骑兵的袭击。
这些明军的骑兵袭击也不是仅仅是找周军打仗,他们普遍袭击各类运输辎重,袭扰后方的一些无防护的镇子,村庄。
这个过程里,他们自己能够获得粮草等物资补充,同时也是破坏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并给周王朝制造了大麻烦。
如此导致靠近凤阳府的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都无法保障,大量民众受到战争的波及被迫逃亡。
更不要说凤阳府、扬州府、淮安府等地区本来就处于战区,这些地方的民众受到的战争破坏更大。
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每一天都有大量的人拖家带口,从江北一路往南,试图度过长江。
这也是给周王朝造成了庞大的压力,这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