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没有理想的杨尚书

作者:秋水夜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统一标准进行生产!”

他说着的时候,郭东岩已经是拿起来一支完工的鸟铳看了起来,这鸟铳外观上和明军的鸟铳有一些区别,并不是说准星和照门这些,这些东西明军鸟铳上也有,两者最大的区别还是枪托上。

明军鸟铳的火枪尾部,虽然也是弯曲的,但是明显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而大周自造的火绳枪则是根据郭东岩的要求采用了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木质枪托,可以更好的抵在肩膀上进行射击,以减轻后坐力对枪手的负担,也能够更加方便的瞄准射击。

至于其他方面区别并不大,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凤鹤山自造的火绳枪的枪管质量还不如缴获的王东义所部的枪管质量好呢!

没办法,工匠技术就是这么的渣,这能勉强造出来能用的已经是不错了,不能指望太多。

尺寸方面,基本模仿了王东义所部的鸟枪,但是采用了更大的十五毫米的口径,同时为了控制重量,同时也是技术不到家的缘故,这枪管要短一些。

这样的火枪对比当代明军普遍用的鸟铳来说,初速要比较低,远射程精度较差,但是动能更高,穿甲能力更出色。

明军的鸟铳口径普遍在九毫米到十三毫米之间,比如王东义所部用的鸟铳,口径就在十一毫米左右,之所以搞这么小的口径,那是为了追求的是初高速以提升射程。

但是穿甲能力就比较差了,尤其是打远距离目标的时候,穿甲能力比较有限。

从理论上来说,明军的小口径鸟铳射程要更远一些,但是这没有任何意义。

这年头的火绳枪再怎么搞,精度就那样,超过百米外的命中率无限接近于零,所以这年头的火绳枪几百米的最大射程以及滑膛加农炮几千米的最大射程都是属于毫无意义,因为根本就打不中,打中了也因为失去了动能没啥杀伤力。

郭东岩把火枪确定在十五毫米,这是兼顾了杀伤力以及后坐力大小,枪支重量的平衡。

口径更大的话,枪支重量会更大一些,同时后坐力会更大,这对士兵们的负担太大,而且东亚战场里也没哪家军队的士兵们穿着动不动就四五毫米厚的板甲啊!

用不着二十毫米以上的重型火枪,反正十五毫米的火枪一枪过去,百米内各种铁甲还是一枪一个洞,至于说百米外的精度和穿甲能力之类的,这根本不用考虑,因为根本没必要,用滑膛枪的部队恨不得靠近二三十米近距离贴脸开枪,你还玩一百米开外的远距离射击,就算你子弹多可以随便浪费但是也别找死啊!

不过即便是十五毫米,也比明军里九毫米到十三毫米之间各种口径的鸟铳的口径大了很多,穿甲能力更强。

这凤鹤山造的火枪,如今已经是开始小规模生产,只不过产量非常低,月产量只有十多条而已……

没办法,可就这么点人,就这么点铁料,就这么渣的技术,一个月能造十多条就很不错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