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领导当时是这样说的。
“小丽啊,这事也不用急,你要为球员本身去考虑,你看现在还只是小范围转载,就引起这么大的争论,那如果我们马上报道,接下来的事态怎么控制?
赢了,皆大欢喜,可万一输了呢?
我们做媒体工作的,追逐热点本身没错,但也要考虑对象。
这周易怎么说也是我们自己的球员,在没有确切结果前,该保护的还是要保护,不能让这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承担太多压力,这对他以后的发展不太好。”
不得不说,国内媒体对自家在外漂泊的球员态度,连张丽这个新闻工作者有时都感到嫉妒。
宽厚不说,还特别护短。
比如足球比赛,就算替补上场碌碌无为的踢个20分钟,到了国内也会被说成是表现上佳,若是碰到一个闪光点,立马就会被描绘成未来的希望。
但出发点总是好的,谁让是自家的孩子!
总不能使劲的往地上踩吧?
因此她也就准备放弃,然后领导又说了番话:这件事你可以先追踪,但是我们这周就不报道了,下周看看情况再说。
就这样,她出现了在这里。
看了看周围蜂拥的媒体,还有广场上聚集的不少人群,张丽暗自一叹,她都没想到事情竟会掀起这么大的动静。
在法国呆了一段时间,如今她也多少了解,法国人确实算得上浪漫多情,可浪漫多情的另一面,就是敏感,感性。
大大咧咧粗线条的人是浪漫不起来的。
可感性的人最容易什么?
毫无疑问最容易的就是被煽动。
媒体刻意的挑动之下,他们立刻变得群情激昂,迈上了自认无比正确的道路。
其实那些报道她都仔细看过,包括周易的言语,他用的是如果,那么,这就像是说如果你要来打我,我将会还手,这似乎并没有错,虽然他的言词强烈了些。
但在媒体的添油加醋下,就直接变成了你们这帮弱鸡,来打我啊!
而有关那个布兰琪的报道,简直就可以说得上是无端的臆测。
通篇的自我宣泄式评论,追古述今。
从几千年前的某某某被他国国王觊觎,说到如今一朵朵迷人的法兰西玫瑰远嫁他乡,慨叹法兰西男人的如今空有浪漫情怀,却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这无疑激起了众多人埋藏心底的每日纠缠于家事俗事工作事的负面情绪,然后也就演变成这样。
至于你要说布兰琪似乎也没说什么,他一定也会立刻义正言辞的反问:沉默难道不就是默认?
恼怒难道还不够代表内心的指斥?
感性的人总会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想象,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终于有了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