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
作为科研工作者,她对于那个轨道攻击计划表示完全的不认同。
科学讲究实际的可能性,那个计划过于浮夸。
这不是好莱坞电影,没有太多的奇迹会发生。
面对现实,安静的造房子吧,她王沐,最擅长的便是造房子,造能在末日继续住人的房子。
……
纳尼的冯诺依曼机械虫成功潜入了进来。
三只机械虫潜伏在了三个地方。
一只顺着网络管线进入了钟鼓楼基地的核心控制室,一间位于山腹最底部的无人机房。
这里是未来整座钟鼓楼基地的运算中控核心,里面将会载入大量的数据资料和各类系统。
纳尼让它选择了暂时静默,安静潜伏。
另外两只则到处移动,纳尼需要这两只机械虫不停运动转移,最后扫描出一副钟鼓楼基地详细的立体构成图来。
这是为纳尼以后的正式潜入做好路线探索准备。
而纳尼自己,却没有在博物馆的人员名单里发现王沐这个人的存在。
“
还真躲在了地下啊。”
扮演着观光客出了博物馆以后,纳尼喃喃自语了些许辰光。
然后打算回家,开始下一步的计划。
接下来最好是不是能搞来无人机和单人潜水艇。
纳尼现在脑子里有的经验,也就是后面二十年甬上周边区域的生存经验罢了。
但整个地球很大,未来还会发生什么,纳尼不是先知自然也并不知道,虽然他有着一个无敌的外挂系统。
但居安思危是末世幸存者们的良好习惯,即使纳尼现在人飘了,他也不会真的躺在地堡里当他的堡主。
末日以后,整个地球的生存环境变化过于快速诡异,甚至那些幸存下来的动植物也有了许多的基因突变。
这种突变不是常见末日废土电影里的那种丧尸啊,或者其他畸形变异怪物将会出现存在,而是幸存的动植物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太过于强大。
这种强大应该不单单只是来源于环境适应,而应该是基因层面的突变优化。
比如棕熊,这种原先中洲境内不可能出现的熊类竟然会出现在甬上这个纬度,而且熊类的体格也变得比以前存在的同类物种更加巨大,甚至大了两三倍有余。
甚至熊类生物还学会了狼群的团队协作,它们的狩猎天赋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些对于人类来说,就是恐惧的灾难了。
还有就是海里的鱼,似乎也向着巨大化,攻击性的方向在进行物种演化。
这些因素都得让纳尼拥有多样化的外界探索工具来保证自身的安全。
而无人机和单人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