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多年前,部落生产力极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天离死亡和灭绝都只差一步之遥。
如果选一个庸才出来,部落交给他没几年,说不定因为一系列的决策失误,带领部落走向灭亡,那是在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所以要选才,每个人都在考虑该如何活下去,每个人的欲望也仅仅是活下去,禅让给才能最突出的人,这是那个环境下部落想要生存的最优解。
当部落发展,程深治理了水患,休养生息近十年,部落终于有了足够的积累,生存环境大有改善。
有首《不足歌》这样说道: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思娇娥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
若要世人心满足,除非南柯一梦兮。
人的欲望是会逐渐膨胀的。
那些手握权力的大臣,过去为了活下去,没机会思考私欲。
现在不一样了,部落有了积累,不再像当初那么脆弱。
选一个贤德的人,能让大家活下去;
选一个不那么贤德的人,部落一样能存续下去,无非是过的好一点差一点罢了。
既然如此,大臣们的心思也悄然发生变化,反正无论选谁,部落都一样能活下去,那为什么要选一个对我没帮助的陌生人?我是不是该为我自己考虑一下了?
选一个对我有利的部落首领,我自己是不是能过地更好一点?
程深是最早察觉到这一点的,甚至在那些大臣自己还没有察觉到的时候,程深就已经预感到了部落未来的走向。
毕竟程深活了几十亿年,经历了那么多事,见微知著对他来说并不困难。
程深预感到,脆弱的禅让制,已经摇摇欲坠,用不了多久,私欲膨胀,家天下就会取代禅让制。
若是不加以准备,到了那个时候
,各大部落谁也不服谁,部落大混战,死伤无数,最终决出了优胜者,由于大规模的连年战争,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都被战争消耗,那损失就太大。
程深可不想自己再白干几十年,积累下的家底被后来的部落大战给打光了。
于是乎,程深决定在他的控制下,完成禅让制到家天下的更替。
在四十岁那年,程深开始布局,那一年,他收养了承。
往后部落的走向,也证实了程深当年的猜测。
在程深晚年的时候,大臣们推举南为下一任天下共主。
当得知大臣们想选南时,程深笑了笑,他知道,人心已经变了。
南是谁?一个小部落的首领。说有功绩吧,功绩不算大,和他相同功绩的,程深能找出几十个部落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