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及第,正因他及第时非常年轻,所以武宗皇帝初看名册时,竟然以为他是“关系户”而要亲自复试。郑畋顺利通过了这次测试。
郑畋的父亲郑亚,深得李德裕赏识,被提拔为翰林学士,郑亚也就成了“李党”,而郑畋也当然就被划到“李党”集团。
宣宗朝,白敏中(白居易的弟弟)、令狐绹担任宰相,二人均是“牛党”,故而“李党余孽”郑畋一直遭受排挤打压,仕途坎坷(故畋不调几十年)。
直到宣宗驾崩,懿宗即位,白敏中因身体原因退休并逝世,令狐绹也被排挤出朝廷。而刘瞻欣赏郑畋的才华,于是辟为从事。可右丞郑薰是令狐绹党羽,于是又把郑畋外放。
刘瞻做宰相之后,二次提携郑畋,将其推荐为翰林学士。
所以刘瞻对郑畋是有知遇之恩、两次提携之情的,刘瞻含冤遭贬,郑畋替他鸣不平,人之常情。
请记住这个知恩图报的郑畋,后文他还将为大唐帝国建立功勋。
“保研党”把刘瞻贬到广东,还觉得不解气,于是拿出记载全国地理的《十道图》,仔细钻研地理知识,终于发现了一
处比广东还偏远的地方——欢州(今越南境内)。
于是,再贬刘瞻为欢州司户。
韦保衡第一波次的攻击大获全胜,在最后的收尾阶段,“保研党”发现了一条漏网之鱼,并迅速处理:贬御史中丞孙瑝为汀州(今福建高官汀县)刺史,因为他也是刘瞻提拔上来的,是“刘瞻党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