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击吐谷浑巡逻队,一是检验了新兵的训练结果与战斗能力,二是替大唐教训吐谷浑。如今李在古带领新兵成功伏击巡逻队,证明了新兵的训练是有效果,同时也教训了吐谷浑,使得新兵立了功,李在古自然能够功过相抵。”
程知节脸色一变,这房玄龄怎么回事?方才他明明反对李在古的做法,为何此时反而帮他说话?
尉迟敬德听了房玄龄后面那句话,恍然大悟。
“左相言之有理!”尉迟敬德急忙说道。
他说罢,用手肘碰了一下程知节。
程知节似乎意识到房玄龄是话里有话,便仔细想了想。
看到程知节没有出声反驳,李二似笑非笑道:“如此说来,诸位卿家都赞成李在古功过相抵?”
“臣赞成!”长孙无忌立即说道。
“臣附议!”房玄龄接着说道。
“臣也附议!”尉迟敬德跟着说道。
程知节似乎想明白了,迟疑了一下,也说道:“臣也附议!”
这些人方才还在担心他们儿子的安危,现在听到他们的儿子成功伏击敌人,并且没有损伤,还立了功,他们的态度立即改变。
李靖见状,嘴角微微扬起,掠过一抹不为人注意的得意笑容。
他的真正目的达到了。
他猜到自己提出让李在古功过相抵的建议,会得到其他大臣的赞同。
若直接建议圣上不要怪罪李在古,或许会有不少大臣反对,毕竟李在古将他们的儿子置于危险之中,但让李在古功过相抵,很多大臣便不会反对。
若大臣们反对李在古功过相抵,便等于反对李在古所取得的功劳。他们不承认李在古的功劳,也就等于不承认他们儿子的功劳,到时他们的儿子本应得到的功劳便没有了。
“好!”李二点头微笑道,“朕决定,李在古功过相抵,至于参与伏击吐谷浑巡逻队的老兵、新兵,都记一功!”
“陛下英明!”众大臣附和道。
李二轻轻干咳一声,表情严肃道:“李在古还有一件事启奏。”
众大臣随即齐齐看着李二,目光中带着疑问,还有几分期待。
“李在古奏请,希望朕答应他带领新兵去袭击吐谷浑的坨地山军营。”李二接着说道,“李在古告知朕,所有新兵士气高涨,都希望离开凉州之前,打一场大仗。诸位卿家认为朕该不该答应李在古此奏请?”
很多大臣的眉头皱了皱,这不是小事。
新兵虽然多次成功伏击巡逻队,但那是以多胜少,而袭击军营,是大战,新兵难以应对。
何况,直接袭击吐谷浑的军营,容易引起两国交战。
“陛下,臣认为不适宜袭击坨地山军营。”又是长孙无忌最先回应。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