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一说完,魏征甚是开心的走了。
这让李冲元听了魏征的话后,又是一脸的苦像。
万民书代表着什么,无非就是像丹书铁券一样的了,还能代表着什么。
此时容不得他李冲元多想,太子就走了过来,看了一眼李冲元,“冲元堂弟,过往的事情可别往心里去。你也知道,堂兄我性子也是一个急燥之人,总会犯下一些不合情理之事,还请冲元堂弟多多担待。”
“太子殿下多心了,冲元哪敢往心里去。”李冲元见太子李承乾在此时跑到自己跟前来道歉,心里受用的很。
不过。
李冲元却是不想跟他有任何的关系,哪怕一丁点都不想。
李承歉的最终的结局,他李冲元又不是不知道。
片刻后,待李承乾一离开,李泰也走了过来说上几句话后。
最后。
李恪见众皇子们离去后,这才落于最后,抵近李冲元,轻轻的拍了拍李冲元的肩膀,“摆酒宴的时候,如还记得我,通知我一声。”
“殿下,那感情好,只要我摆宴,必亲自上门呈送请柬。”李冲元对于李恪,可以说是非常欣赏了。
要不是因为他不是嫡出,估计唐国的未来皇帝,就由着他来坐了。
论品学,论眼光,论实干,太子李承乾,或者越王李泰,都不及眼前的这位蜀王李恪。
李恪轻轻一笑,随之淡然而去。
而此地。
高士廉也走了过来,淡淡的看着李冲元。
李冲元被高士廉这么一看,心中有些紧张。
眼前的这位,可是吏部尚书,可以说乃是官员任职的最高长官了,权力大不说,而且还很受李世民的信任。
而且。
这位还是长孙皇后的舅父。
用现代的话说,这可是一位祖辈级的人物,在哪里都得是上座,而且还是上上座。
如拿李冲元前世赣省庐陵一带的规矩来论。
如李冲元、或其姐妹结婚,舅舅不来,或母舅不来,更或者妻舅不来,那这席你就开不了,只能等着。
只有这些人物来了,这婚席你才能开。
这是规矩,也是自古以来所传下来的规矩。
这样的规矩,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越来越不再讲究,更或者被说成一种陋习。
依着李冲元的想法,这些乃是好的规矩,就该传承下去。
当然。
要是有间隙了,或者有什么大恩怨,这事又另当别论了。
但怎么说,不管是间隙也好,还是恩怨也罢,真要到了晚辈结婚成亲之时,你就算是有万般的恩怨,也得给晚辈撑这个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