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引爆

作者:新海月1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定金融市场,奥地利央行宣布收缩银根,将存款基准利率上调6%。

在市场上最缺钱的时候收缩银根,这哪里是在“救市”,分明就是落井下石。

奥地利国内银行众多,央行和后世美联储的功效差不多,可以监管、影响金融市场。央行上调基准利率只是建议,但并不能强迫所有银行都提高银行存款利息。

实际上为了吸纳存款,绝大部分银行的存款利息,都是超过基准利率的。

在此之前,奥地利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是%,即便是提高6%,也不过.6%。

这个数字还是低于市面上各大银行的存款利率,但是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通过央行的措施,大家都清楚了维也纳政府接下来不会出资救市,这让很多投资者感到绝望。

聪明人已经意识到了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纷纷筹集资金过冬,股市变得更加萧条了。

76年6月24日,慕尼黑维达纺织厂因为资金链断裂,向慕尼黑政府申请破产重组获得批准,从而拉开了经济危机的序幕。

紧接着在短短一个月内,又有包括三十家上市公司在内,共计两百余家企业向政府申请破产重组,四百余家企业直接宣布破产,经济危机在奥地利全面爆发。

企业大规模破产,罢工浪潮自然也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失业潮。

社会舆论也混乱了起来,资本家们开始疯狂甩锅,把经济危机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工人罢工。

这没有任何作用,在二次工业革命的风口上,跟不上时代,选择了逆风而行,自然会被市场淘汰。

“罢工事件”只是导火索,在这新旧交替的时间点,本身就是危机与机遇同行。

受奥地利经济危机影响,很快俄罗斯帝国、德意志联邦帝国也紧随其后,相继爆发了经济危机。

这只是一开始,剩下的欧洲各国很快就被牵连了进去。到了月份的时候,经济危机登陆伦敦,全欧洲所有工业国全部沦陷。

看着大家一起倒霉,弗朗茨就放心了。这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规律,距离上一次经济危机已经快十年了,市场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呢?

事实证明,问题早就积累了起来,只差一根导火索引爆了。

又一轮的大鱼吃小鱼游戏开始,眼睁睁的看着财团的势力不断壮大,弗朗茨也不知道是对是错。

然而,残酷的现实告诉他,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无法阻挡规律,不是个人所能控制的。

除了成为其中的一员,尽可能去掌控这些新势力,弗朗茨也无法逆流而行,杜绝财团产生。

说白了,打压的了国内财团,却无法限制国际财团。某些君主、大贵族或许有所察觉,在资本市场上,弗朗茨也看到了他们的身影。

显然,这个世界上从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