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不为例?这以明显的暗示啊,姚九更看不起他,但也没办法。
单顶山跟饭店老板要了一节塑料绳,把酒箱绑在自行车后座上,一撇腿上了车,走了。
看着他的背影,姚九佩服李国强,眼力真好,只见过一面,便知他是什么人,难怪吃饭之前就让自己准备好一箱好酒。
二窑进展顺利,不到两个月就建好了。
李国强本想低调开工生产,不想搞些动静了。
可唐尔志坚持要搞个开工仪式,他们乡里要大张旗鼓的宣传一下。李国强也没办法,便同意了。
这段时间姚九最忙,要督促窑厂建设,要招工,要组建班组,要采购设备,要和村里沟通……
李国强知道他事儿多,便让童爱国有空过来帮他一下,反正一窑已经进入了正轨,按部就班运作就行了。
期间偶尔也有个别村民找些借口出来阻挠,可只要去找单顶山一出面,事儿就平了。
当然,少不了给些甜头给他。
姚九心想,也不能总这样啊,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单顶山背后找来的。
他跟李国强进行汇报,“董事长,花点儿小钱倒没什么,可总是这样,缠人啊,浪费精力。”
李国强略加思索,“姚厂长,你这样,聘请他为窑厂治安主任,每月一百块钱。”
“不过,你要跟他讲清楚了,治安管得好,一起聘他,每年工资递增两层,要是还出问题,窑厂便另请高明。你告诉他,就是我说的。”
姚九摇摇头,转身去找了单顶山,跟他说了聘请他为窑厂治安主任的事。
单顶山高兴的答应了,每月一百块,这窑厂出的价钱不小。
村里群众哪个不听我的?这主任我是当定了,还另请高明,门儿都没有。
从此,好长一段时间,二窑的所有事都很顺利。
因为衡河村的土好,烧制出来的砖质量极好,很多人慕名来订购,产销两旺。
整个衡河村便开始热闹了起来,每天这儿都是车来车往的。
两个月下来,文通电子元件厂在外的销售员又有几人拿到了订单,虽然单子不大,可对于现在的文通人来说,都是喜事。
二部现在是加班加点,但是还忙不过来。
手里握着订单,一部厂长郭军又来跑过好几趟,李国强却不给给他订单,尽管他答应过郭军要帮他的。
这些人,本不思进取,改革的时候又极力反对,总想吃现成饭。如果轻易给他订单,他倒会认为来得太容易,最后还是不珍惜。
得晾晾他们。
上个月底,二部已经发了开工后的第一个月的工资,多劳多得,最高的人拿到了四百多,一般人也拿到三百以上,所有人都非常开心主,久违的笑容都在每个人的脸上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