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信使北去

作者:马脸微漾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四处游弋的侦骑忽然又传回最新探报,说是那条干涸了三四十年之久的顺河,不知何时忽然河水暴涨,现在又恢复了大河模样。

这样一来,虽然对山海关本身的城防没有太大影响,但对要一路北去的信使来说,可就成了大事了。

毕竟,三四十年都不是大河了,船工、船家早就没有了,这过河岂不成了问题?

这下,别说吴三桂,就连祖大乐都急了,在那里恼怒地直跺脚。

信使不能成功送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不能再像来时那样回去了,这才是让他感到恐慌的事情。

因为追着屁股撵来的悍将刘宗敏和他的十万大军,那可都是一旦开动起来,走到哪里沿途都是要鸡犬不宁、村村寨寨灭顶的啊!

这种时候,他就是一个过客,可不想与这样的魔头撞面……

一番忙乱过后,三批信使只好全部换人,换上不怕水并且能凫水,同时还要吃苦耐劳,能言善辩的,照这个标准去找,一时间还真不容易凑齐。

好在两万大军到底人口基数大,折腾了半日,总算凑齐了人数,结果又发现整个大军,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用作浮游的皮囊。

无可奈何之下,吴三桂只好开始打祖大乐的主意。

因为,祖大乐虽然是汉人,但整个随行却九成都是护卫的满清鞑子兵,几乎人人都有一大一下两个皮囊。

大的皮囊,平时不用,就压实绑在马屁股后面的行装中。

小皮囊,则每天都是灌得满当当的,走哪儿带到哪儿。

“二舅,请你从随行的鞑子那里周济几个大皮囊给信使,以便他们万一无法过河时之用。”

吴三凤虽然不满吴三桂的做法,但他执行吴三桂的军令起来却还是不折不扣兢兢业业的。

祖大乐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派出信使对他而言,也是头等大事,倒也推脱不得。

终于凑齐了所用皮囊,三拨信使,这才又重新出发。

不过这一次,在首尾相衔的三批信使中,却多了一个吴三凤。

而且,这还是祖大乐出的主意。

他的理由倒也合情合理,说什么这次乃是山海关及其关宁铁骑方面派出的第一个正式信使,马虎不得,也出不得事。

所以,既然原本不在考虑之列的大河,现在也成了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再像从前那样独独派信使让他们自己做事,恐怕就不行了,必须还要跟过去一个能够管事甚至临机定夺之人。

如此一来,吴三凤便成为祖大乐嘴里的这个不二人选,被吴三桂派到了这批信使中,担当最后拍板之人。

当然,现在还不用他亲自充当信使去面见多尔衮或者什么人。

只有当一切有了眉目,他才有可能作为吴家这边重要人物来出面。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