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足的书生打扮,他本来就是功名在身的秀才,这样打扮也没有错。
再且,他也是西州易安县人氏,武氏在易安也是大族,易安县距离平阳县也就四十几里路,他跑来平南县转悠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武昭这一支是旁支,父母早亡,仅存他一人,幸好有一个忠心耿耿且相当能干的老管家武晋打理他名下的百来亩良田,武昭的小日子才过得不那么寒碜。
不过这厮倒霉,跑来平南县游玩却撞上了单大方拦截路抢劫,被劫财又劫人,逃跑时失足摔落半山腰,颈骨断折,然后同名同姓的另一个武昭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过来了。
武昭在前往县城的一路上碰到了好几拨搜捕乱贼的官军或士族门阀的私军,他亮出秀才的身份,外加一点银子打点,有惊无险的测评度进入县城。
在所谓的“义师”兵败之前,下山打探消息的情报人员无意中听到了一些消息,一些大户因经营不善,资金周转紧张,故出售一些田地筹齐资金。
武昭知道,这些只是借口,那些地主老财是担心被波及,血本无亏,才不得不售卖一些田地,但也必须承认,这些地主老财的嗅觉不是一般的灵敏呐。
买一些田地,当地主老财是武昭的计划,他要安置几百老人妇孺,没大量的田地不行,扎根农村,以农村为根据地,慢慢发展,积蓄力量,最后农村包围城市,太祖就是这么厉害。
现在他手里头有六万多两的现银,足够买一些良田,或者一大片的次田,而武昭的计划是买次田,而且越偏辟越好,谁说地主老财一定要种田的?
有钱能使鬼推磨,武昭花了几粒碎银,就打听到想要的消息,有三四个地主老财都在卖田地,就是没多少良田,绝大多都是产量不高的次田,就算价钱便宜也不好卖。
这对武昭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田地越便宜越好,他要当超级大地主,需要大量的田地,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所以能省一文铜钱算一文。
武昭先找的是为人比较四海,名声比较好的吴起吴二爷,吴二爷不是吴氏的家主,但在平南却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一个有心买地,一个急着卖地,双方都有诚意,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最终以五万五千两银子的价格成交。
吴二爷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细缝儿,书生就是书生,都是读死书的傻笔,嘿嘿。
他卖的那二百多亩田地是靠近二龙山方向,距离县城二十多里路的荒芜之地,仅开垦了小部份,其余的仍是杂草丛生的山丘荒地,能卖四万两银子他已经笑死,武秀才是好人呐。
武昭虽然对田地的具体价格什么的不大清楚,但同样笑得很开心,荒地就荒地,老子这个地主是另类,不种田,只做生意,妙的是田地靠近二龙山,那更方便了,好地方呐,老子赚了,呵呵。
各人心中的想法不同,看问题的结果自然也不相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