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庄周梦蝶

作者:豫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的周公们和民间传说无论是以梦来预测吉凶还是演绎故事,对梦的认知都始终充满了玄秘色彩。

不同于很早就“绝天地通”(实际上是分离了王权和神权,把神权置于了王权之下)的东方文明,西方的人们长期匍匐在神威之下,梦的神圣性在各宗教及其信仰中都受到尊祟和敬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梦境都被认为是一个从不曾、也永远不会被他人所玷污及侵犯的神圣世界。

最广为流传的夜晚和梦境神灵莉莉丝,也随着一神教的兴起,逐步由具有早期神灵善恶同体特征的女神,和她的女儿们一起堕落成女妖直至恶魔,但依然赋于了神造的身份。

早期基督教认为梦是上帝对人启示、预言、指示、应许和交谈的领域,梦境是上帝介入的神圣空间,非人所掌控,而是人与上帝所共同互有的空间,强调上帝介入梦境的目的,是为了要向梦者传递从他来的信息。

中世纪的人们虽然也很重视梦,但它已从圣殿中退位下来,中世纪后期,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与唯物思想的观念开始流行于西方,理性主义与怀疑论在教会中逐渐占据了一定地位,人们对于超自然之梦的疑虑开始在教会中高涨,基督教神学家阿奎纳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认为梦是人身体的自然现象,既不明确、又毫无意义,且没有任何宗教上的意义。阿奎纳在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一套使梦走出神秘及神圣的基督教梦学理论,后来天主教与基督新教都普遍地接受了他的观点,教会界以及一般信徒渐渐地不再接纳梦源自于上帝的看法。亚里士多德和阿奎纳也被视为是哲学及教会历史上,否定梦的神秘性及神圣性之最重要的两位思想家。

不过,梦毕竟是人类启蒙之后的宗教最后一块净土,坚持其神性的传统观念依然很强大。

宗教界和社会公众对梦境的看法正如荣格所言:“虽然天主教会事实上承认梦是上帝的信使,但大多数的天主教思想家却不曾认真去理解梦。我怀疑新教是否有任何教理或教义会如此谦卑,而能承认上帝的声音可能从梦中感知。如果一位神学家真正信仰上帝,他凭什么主张上帝不会透过梦说话?”

因此,梦的神秘和神圣性并没有消失,对梦境的疑惑也没有得到解决。在后来很长的时光里,包括科学史上“美国人埃利亚斯.豪发明工业缝纫机、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环和生物学家洛伊发现折叠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机制”等著名的科学梦都没能摆脱神秘主义色彩。

一百多年前,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得·弗洛伊德创作了心理学理论著作《解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潜意识理论,引申到心理学,解读人们的潜意识在梦中的表象,认为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通的心理情绪、儿童是有性爱意识和动机的。至此,人类第一次触摸到了梦境的科学边缘,但由于时代因素和个人认知局限,弗洛伊德过于强调了个性形成时期对人的心理的影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