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向他们释放善意。
杨昭是嫡长子,占有先天优势,可是选官尚要看仪表,何况是选一国之君?如是一来,太过肥胖的杨昭失了几分优势。而豫章王杨暕仪表堂堂,酷似其父杨广不说,单纯从人人皆有的爱美之心这一点来看,偏向于杨暕的人不比杨昭差多少,再加上杨暕深得太子夫妇欢心,这又一些人更加看中杨暕,如此对照下来,杨昭和杨暕是五五开。裴氏的心思也着重放在了杨暕身上,他的心腹谋士裴该便是裴氏安排过去的嫡子之一。
但是杨集不仅仅只是亲王,而且是杨广最重视的人,所以他在未来储君的选择问题上,天然就比大家猜测的精准得多。如今他组建“商业联盟”之中,却没有杨暕的存在。这就说明杨集、杨智积、杨纶、杨静等人都在支持杨昭,而不是杨暕。
面对这样的重要信息,裴矩有些坐不住了,忍不住低声问杨集问道。“我听说圣人和太子都决定立晋王为未来储君,卫王知道吗?”
他这一问,不仅仅只是试探这个“立储消息”的真假,还视探杨集在这件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立场,同时也在看杨集是否信任裴家。若是杨集遮遮掩掩、不能开诚布公的谈话,那么商业联盟上的合作,也只是利益之交,而不是政治上的结盟。
当然了,大家有了利益关系以后,也能慢慢晋升为政治同盟,但是这个漫长的过程,终究不如干脆利落的回答圆满。
身在官场,如果不果断,怎么能行?
杨集自也听出裴矩的试探之意,他笑着说道:“我虽然是亲王,可是一直把自己定位成地方官员,朝廷中枢大事以及太子家事,我都不怎么关注。不过我觉得立嫡长子为太子是正确的选择。”
“我也认为晋王谦和谨重、温文尔雅,有君人之雅量。”裴矩心中十分满意、十分欣喜,杨集这个回答,足以说明杨集已经开始信任他了,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良好开端。
他笑呵呵的将话锋一转,说道:“卫王这个朋友,我裴家交定了。有些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裴公但说无妨。”杨集笑着说道。
“世家门阀和寒门因为禁书令闹得十分僵硬,而卫王的坚持也是不可逆的大势,我也十分认同那番‘生于忧虑死于安乐’的见解。”裴矩客气和表态完毕,笑吟吟的向杨集说道:“卫王只抛出博陵崔氏、关陇张氏的犯官名单,确实相当高明,如今许多士族都想踩着博陵崔氏的臭名成为天下第一士族,而张氏在关陇贵族里的处境也是如此。接下来的时间内,山东士族、关陇贵族处于蚕食崔氏、郑氏的内战之中,卫王也因此轻松了许多。我主要想说的还是凉州……”
“凉州官场先是被卫王清洗了一番,之后世家门阀子弟又以辞职的方式抗议书籍、抗议凉州三学,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空缺。这些空缺是肥美的肉食,人人都垂涎三尺,分给谁都不好。如果容易做,圣人也不会将推荐权交给卫王,并如愿的任命了。卫王虽忠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