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我们去了,谁敢站C位!

作者:李济海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数这样的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艰难生存着,同时在竭力不丢失他们的灵魂。终于有这样一部电影,让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看到善意,看到希望。希望这部电影也能被这个时代善待。”

“从剧作摄影到导演技巧都堪称典型的电影学院风格,不过组了个酷似初代复联的队伍也是蛮有趣的。徐铮和张意大概要横扫各种表演奖了。片子能过审已是不易,有些剧作合理性,具体导演手法和意识形态面向上的问题也就不太好去苛求了。想一想觉得还是值得为这部片吹一波的。”

通过药神的现象级表现,孟轻舟的导演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尽管他不怎么在乎;

特别是药神在国际上也得到了不错的评价,imdb给出了7.9的高分,这是一个很高的分数了;

不过就像北电周影教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说的那样,《我不是药神》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不是他拍的有多好,而是触及了普通人对于现实中不公的共情;

外国人尤其是欧美白种人,也许觉得《我不是药神》是部好片子,并给出较高的评分;但不意味着外国人会对《我不是药神》产生共鸣和认可。

对于绝大多数外国人来说,他们看待《我不是药神》就像看《红高粱》《秋菊打官司》《三峡好人》《盲井》之类的片子一样。

他们看到的是中国人穷、苦、没人权、看不起病等等,他们会带着高人一等的视角去审视这类的中国影片。

因为这类影片带给了他们“白人优越感”,觉得自己就是比中国人高人一等。

他们会《红高粱》《三峡好人》这类的影片给予好评,甚至颁个电影奖项,但是他们会对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内容产生共鸣吗?绝对不会!

我们中国人会对《我不是药神》产生共鸣,那是因为这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中国人身上的事情。欧美人觉得,自己买得起抗癌药;印度人觉得,自己能够随便买仿制药,非中国公民很难产生如此的共鸣。

没有共鸣,也就难以把热度进行扩散,并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认可。顶多当个猎奇电影观看。

就像印度那些反应现实问题,比如造厕所、造卫生巾、女儿摔跤、报复强奸之类的题材电影。我们中国人看了也许会给电影打个较高的分数,但是看过之后会产生认可和共鸣吗?

恐怕不会!大部分中国人看完那些印度现实题材电影后,感慨最多的就是“印度好落后”“印度好野蛮”“印度女人好惨”之类的,但是绝对不会产生“我们也有厕所问题、强奸问题、女人卫生巾问题”之类的共鸣和认可。

还好孟轻舟不是一般的导演,即使拒绝了所有的采访和节目,也没几家媒体敢于嚼舌;

在药神票房破30亿的当天,芭莎也对外公布了参加2017年慈善夜的名单,看到杨小狐、柳茜茜、赵小骨她们会出场时,粉丝们兴奋了,各家媒体也仿佛是打了激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