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用完早餐,就看到钱玄和迅哥儿俩人拎着东西从大门进来了,刚好这时候大牛也提着一篮子菜回来。
中国人有个习俗,拜访长辈一定要趁着早上去,不能超过吃饭的时间,从古流传至今。
几个人走到巷子外,叫了几辆车,带上买的礼物等,浩浩汤汤的朝龙泉寺前行。
时隔两个月再来,无疑轻车熟路了许多,一路上的风景直往后退,一个小时多点就到了。
树还是那颗大树,台阶还是那些台阶,守卫却不是大牛和四斤了。
一想到四斤惨死在平津,汤皖本来愉悦的心情一下子就消散了,大牛则是低着头,拎着菜篮子和腌菜坛子,亦步亦趋的跟在汤皖身后。
向守卫提交了凭证后,一行才得以入内,先是穿过大殿,走到后面厢房区域,再走过一条长廊拐个弯就到了太炎先生居住的小院。
一行人还未进门,就听到太炎先生已经骂了起来:
“汤圆呢?赶紧端上来,他什么时候身死道消,我就不吃这汤圆!”
“等到那天,老夫亲自掀他的棺材板!!”
........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听着太炎先生中气十足的叫骂声,汤皖笑道:
“今天这骂声比上一次来,要响亮不少,看来先生日子过的不错!”
但迅哥儿却是沮丧道:
“我等愧为先生弟子,没有继承先生的优良传统,惭愧呀!”
汤皖轻轻拍了拍迅哥儿肩膀,安慰道:
“豫才啊,毕竟太炎先生独一位,其他敢如此的都去喝茶了,留着有用之躯,来日另有他用的。”
推开门便看到太炎先生正坐在桌前,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吃东西。
见学生来了,立马放下手里的勺子,难得的露出笑容,招呼道:
“哟!!来啦,皖之也来啦,赶紧坐。”
一行人先是郑重行礼,然后才开始落座,待汤皖走进一看,这不就是元宵么,又不是过年过节的,太炎先生吃这个干嘛?
见汤皖迷糊的盯着汤圆看,钱玄道:
“元宵没见过?”
“见过啊,元宵不是正月十五才吃么?”汤皖疑惑道,刚说完就立马反应过来,“元宵”通“袁消”,一时没忍住笑出声来。
钱玄直接笑骂道:
“皖之这半吊子水准,也不知道怎么当上北大教授的!”
“我教的国际关系,又不是咬文嚼字,能听懂就行。”
已经是十一月的天气,空气中干燥的很,院里两旁的树叶也都变黄,开始下落,倒是把院墙边上都染上了黄色。
来人一进门就开始拌嘴,倒是让平时“清净”的小院顿时变得颇有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