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班,大家各抒己见,共同进步,共同研究。
形成一本大明的军事书籍,可以流传后世,也可让先人的智慧流传下去。
顺带关于神机营的知识,秦方也需要这个平台进行传授。
每位将军,每隔三年即需要参加为期三月的学习班培训。
秦方具体的建议很多,朱棣第一眼看到即眼前一亮。
“准!”
朱棣同意,让秦方开始准备,让全天下的将军都知晓此事,谁也不准推辞,必须参加。
将领们!确实需要学习,别一天天的,认为自己天下第一。
第二本奏折,朱棣看完,微微蹙眉。
这一封奏折,也是关于军队的。
“请陛下准奏,特设军人的探亲假,每两年一次,每次一月。每班六人,但每次探亲假仅存一人,不耽误战斗力......”
这份奏折,让朱棣思索了很久,但最终还是同意。
秦方掏出第三封奏折。
第四封奏折。
第五封奏折。
朱棣叹息一声,看完之后让内阁讨论。
最终同意三条。
全大明先生,进行统一的考试,合格之后颁发先生资格证,如此方才准许教书育人。
这一条:年过四十的先生除外。
第二条,逐步收归铁路司为国有化。
前期大明资金缺乏,只能跟豪商合作,但现如今,铁路的建设需要国有化,统筹规划,统一修建。但豪商,还可参与进来。
第三条,设定考核制度,考核天下百官。
这一点是次要的。考核这东西,作假太频繁。
秦方本来想设立专门的机构,专门处理举报事件的。
但想了想不现实。而是等电话普及,专门设立举报电话才行。
秦方奏折,被朱棣丢在箱子内。
退朝。
秦方离去.......
这几年,大明的经济飞速的增长,但却让秦方看到了一定的隐患。
大明,如同是一个大胖子般,疯狂的吃,疯狂的积蓄财富,但经济!却逐渐的畸形。
富人越来越富,地主越来越胖,但穷人呢,还是只能勉强吃饱饭。
这不对啊。
秦方只懂得修路,减轻一点国库的负担,但更深的经济体系应该如何把控,他并不擅长。但他知晓,如若不调控的话,大明极有可能陷入一场经济危机之中。
大明,需要可以调控经济的人才。
格物学府内关于这方面额的人才,还在读书呢,短时间内不堪大用。
怎么办?
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