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即可创作,谁也不知道真正的作者是谁!
大明的文人,很看中自己的名声。所以这一举措对大明的文人很友好,于是乎投稿的数量一下子丰富了起来!
报纸的内容?还是太少。南京城的新闻,天津卫的新闻,哪怕汇聚至一起,也很少!
以铁路运输报纸......毕竟南京至天津卫的这段铁路,秦方也有两个车厢。
这远远不够,秦方要的是全大明的新闻,甚至是全世界的新闻,汇聚至日月报。
于是,秦方在学府内召集全部的学生,进行了一个全新的实验。
实验很简单:一根绳子,两个纸杯。
一端的学子在纸杯中说话,通过绳子传递向另一端......两两学子亲自体验。
最后秦方提出了他的要求:我想要传递声音的距离扩展至万里,乃至于十万里,乃至整个大明。
老生并不诧异,但新生却十分的诧异,直呼这怎么可能呢!
雷雨天气秦方在学府内放风筝.......告知学子雷并非是神仙的看家本领,仅仅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秦方抬出人工降雨炮弹、发射器,发射进入云层中,不一会儿,雨滴降落。告知学子雨水并非是龙王控制的,也是一种正常的天气现象。
秦方将蜡烛放入瓶中,封闭瓶子口,不一会儿蜡烛熄灭,告知学生空气中蕴含着不同的物质。
这一个月,学子们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秦方十分的着急,好似要将他脑海中的东西,一股脑的灌输进入学子们的脑海中。
八月底......
格物学府的密室内,第二个神秘的房间打开,秦独身着防护服进入。
秦独对于无烟火药的研究,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地步,于是秦方准许秦独进入第二个神秘房间。
第二个神秘房间内,摆放的尽皆是子弹,炸药等极其危险的物质。
同日。第一条南京至北京的铁路修建完毕。主要负责运输南北的不同物资,赚取差价。还可以帮助朱棣运输修建宫殿所需的材料。
但谁也不知道的是,每次运输,两车厢内是满满登登的粮食。这是朱棣在为北伐做准备......
这一条铁路的修建成功,更是让不赞成北迁京都的官员闭嘴。来回南京北京,仅需一日光景!
来回一日光景?为何不能南迁。
如若你实在舍不得家的话,你可以老死南京。这是朱棣的原话,也是朱棣的最后通牒。
至此,迁都一事彻底翻篇!
修建好铁路,朱棣更是发现一个很隐秘的问题。大明?好像缩小了!他的统治力更强了!以往如若平叛的话,需要一个月的路程,但现如今仅需一日,乃至于更短。
这一点,朱棣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