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的矛盾,心里发寒。
秦方,不会是得病了吧!
两个月!秦方足足训练了两个月。这一只特种部队初具成效,但距离完全成型,还差的远。
四月十八日。
朱棣在北京得知皇太子谴责大臣,便赐书戒谕:我命你监国,凡事务必宽大,严戒躁急。大臣有小过,不要遽加折辱;
亦不可偏听以为好恶,育德养望,正在此时。天下机务之重,悉宜审察而行,稍有疏忽,遗害无穷。十九日,又赐太子书:优容群臣,勿任好恶。凡功臣犯罪、调发将士,必须奏决。
火车的速度,极快,朱棣的戒谕仅一日即传到南京。
朱高炽惶恐。
五月......
神机营的训练停止!
不是他不想再训练,而是朱棣回来了!
去时,朱棣官兵随行,走走停停。但来时却是乘坐的火车!
一日夜,到达南京城。
这速度,极快!朱棣第一次看到了科技的好处。
这两月,让朱棣看到了真实的大明。
他的子民,因为土豆、玉米等祥瑞的出现,百分之六七十已经能吃饱饭。这本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情。
但仍旧存在弊端!地主阶级!
地主仍旧把持着大量的土地,贫民仍旧是给他们打工的。
地主越来越富裕,但民众却越来越穷。如若假以时日的话,平民说不定会成为地主的奴隶。
这让朱棣很不喜欢。
民众应该是为大明创造财富的,是为大明做贡献的,但是呢?现如今却是为地主做了贡献。
大明的财富都进了地主的口袋里,而地主能够为大明做什么?什么都做不了,甚至可能升起反抗的心思。
贪心不足蛇吞象!地主想要的,会越来越多!
这一点,朱棣很不喜欢。
很明显,朱棣被秦方上书的奏折所影响,他的思维方式不由的跟秦方靠拢。
秦方上奏的奏折中提到过:地主把握着大明三成的经济命脉,对国家无任何的贡献,秦方建议取消士人的等阶优势,取消地主的优势,取消......
都是大明人?为什么他们能够获得优势?就因为他们读书了吗?就因为他们可以做官吗?读书就可以不耕作吗?做官就可以不耕作吗?
秦方的每一次叩问,都让朱棣心中一颤。
天子?仍旧每年春日春耕呢!
一、将全部的土地收归国有!
二、开始农户承包责任制!
三、不再向农户收取赋税!
仅凭商税,即抵得上十年的农业税。且商税的数额,逐年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