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的表示,那就给了某些人遐想的空间。
——
近来曹丕很是郁闷。
其实他自己本来是过的相当自在的,自从曹操建起铜雀三台,给北方的士子们开放了一个舞文弄墨、畅所欲言的平台后,曹丕便在铜雀台成为了风云人物之一。
带兵打仗,他比不得曹昂,甚至也比不得曹彰等人,但以曹丕那闷闷的性子来说,他既然争不过,其实是不会强行去搞坏兄弟之间的感情的。
真正让他开始烦闷的契机,实则是某人跟他说了一句话开始。
——
铜雀台,或者说,邺三台这几日人来人往。
自邺三台建成以来,这一年里,由曹丕所主持的邺下文会,一直保持着一月一次的频率,吸引了北方,乃至于全天下的大量士子的加入。
诸如王粲、应玚、阮瑀、徐干还有陈琳等人,每逢文会时期,便会与天下文人一同饮酒赋诗,奏乐起舞。
关键曹丕还做了一件相当讨喜的事情,蔡邕,也就是蔡昭姬的父亲,这个被誉为当世天下世的经世大儒的男人,竟然被曹丕请到了。
这件事情可算是震惊整个文坛了。
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当年董卓乱朝,诸多长安文人在那场动乱之中被羁押甚至被直接杀死。
而蔡邕也在那场动乱之后,不知所踪。
当时这件事情还让很多人无比难受,而声讨董卓的声音里,不少都是为了给蔡邕讨一个公道的人。
而听说蔡邕回来了,像是曾经流落江南江东的一些他的学生,或者间接的学生、尊敬他的人,那可真的是像疯了一样往邺城赶去。
也同样促成了邺城如今北方文化中心的美名。
这一切,都跟曹丕脱不开干系。
曹操似乎是看出了曹丕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不仅借着组建文会的功劳,给其拔了五官中郎将的职外,还经常抽出时间,去给曹丕办起来的文会捧场。
这种情况之下,曹丕一时风头无两。
主要是曹昂这些年来,没有参加什么大型的战役,可能真的是当年宛城一役给曹操打怕了,就算是一些小型的战役,曹操也每每都会让乐进、李典以及于禁这些人机动待命。
这样一来二去,坊间就慢慢流传起曹操打算重新立嫡说法,在这一点上,似乎曹操身边的很多人都非常明智的保持了沉默。
但同样,有人追随了曹操几十年,预见到早有这样一天后,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七月末,八月初的这场盛夏文会,气氛就显得格外耐人寻味了。
前两个月,其实蔡昭姬代表有间山庄,参加了文会之后,蔡琰的大名就显得格外响亮。
一介女子,却在文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