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还是比较有品味的人,现在没干什么农活儿,除了偶尔帮他看店,每天就围着厨房转。
所以每顿搞过两三个小炒,偶尔来点清真,黄焖,干扁,搞点儿家乡特色菜什么的,勉强还行。
小日子过的不算富贵,但很富足。
更难得的是路远的老爸路一民,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农民,只有初中文化。
现在竟然搞起了文学创作。
一开始全村人都在笑话他,觉得他纯粹就是吃饱了撑的,一个没读几天书的老农民,能写出什么好东西来?
再说别人搞创作都是为了赚钱,他家又不是很缺钱,他搞创作为了什么?
出名吗?
一个初中生,总共才读几年书,而且离开学校几十年了,学到的几个字早就还给老师去了,靠什么出名?
有句话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还有一句话叫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
老农民陆一民,每天吃饱了没事,在家里拼命的写呀读啊。
1989年的时候,家用电脑很少,老农民也不会,并且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用电脑去写作。
他买了很多的信签纸,用这个打草稿,打好觉得还行,就用每张400个字的那种方格纸抄写。
抄完了再改改,完了再写,抄上几遍,自己感觉还不错,然后装到信封里,贴上邮票。
往杂志社,报社投寄。
比较长的稿子,信封装不下,就拿到邮局去寄。
老路干这份工作的时候,干的很有劲头,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为此老伴儿刘晓娟难免不会抱怨。
又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儿子路远,在厂里吃不回来,刘彩娟连叫了两遍老路吃饭,依然没有反应。
于是就站在门口生气的哼哼道:“你写来写去的写个啥呀?三天不吃饭还能不能写下去?”
“你懂啥呀,这叫追求,一个人不能只为了吃饭而活着,活着的意义就在于有追求。
有追求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才过的充实,如果一个人没有追求,一天到晚只知道吃喝玩乐,就相当于行尸走肉,无异于造粪机。”
路一民放下手中的钢笔,抬头说道。
虽然小说没写出什么名堂,但老农民说话已经开始文皱皱的了。
老伴儿刘彩娟听得有些皱眉头,在门板上拍了两拍说:
“既然你那么有追求,就继续洗吧,我要吃饭去了。”
这时候路一民站起来,跑到门口拉着媳妇的手笑嘻嘻的说:“追求和吃饭两者并不矛盾。
追求梦想离不开能量的补充,但光补充能量没有梦想,人确实失去活着的意义。
这话你应该不反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