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上任

作者:风中小花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

只是不想让他们知道而已。

“哥,你就快去吧,面条我来下都行。”

听说打酱油,路小英更有劲,站起来催促道。

彩娟却有些迟疑的说:“你身上有钱吗,我口袋里只有几毛钱,过两天还要上街打煤油,昨天发了一斤煤油票。”

当年的日子苦就苦在,没钱是一回事,很多东西有钱还买不到,凭计划,需要票才行。

煤油要煤油票,菜油要菜油票,街上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买米买面要粮票。

一斤粮票,只有70%是细粮,30%是粗粮。

作为农村人,没有粮票可发,也没有肉票,只有过年的时候杀不起猪的家庭,才每人可以领到一斤肉票,油票没有。

布票每人每年是一丈二尺布,当年的那种咔叽布市窄幅,一丈二尺布票,只能做一套衣服,最多再来一条短裤。

而很多家庭就连一丈二尺布的布票都没钱买回去做衣服穿,而是拿去卖。

布票可以卖钱的,记得差不多两毛钱一尺布票,一个人一丈二尺布的布票,可以卖到两块多钱。

现在两块多钱吃两个棒棒糖,当年两块多钱能买很多东西。

火柴两分钱一小箱,盐1毛5一斤,煤油好像3毛8,食品经营站的计划肉是8毛8,后来卖9毛9,但一般人没有肉票买不到,也没钱买。

就是生产队和自己家里人杀猪过年,一头猪需要一张毛猪票。

一张毛猪票要差不多能买到一头猪的钱,所以当年很多家庭都杀不起猪,最起码杀不起一个全的。

大多数的家庭只能吃半边。

把猪拉到食品经营站专门准备的杀猪点,猪杀掉以后,自己吃半边,卖掉半边跟国家。

这样的好处除了不要毛猪票,然后可以领到25斤两的粮票,另外肉是好像是七毛多一斤,具体多少记不太清楚了,因为当年作者也太小。

当年的粮票到粮站买米好像是1毛3毛几,很便宜,但是只有乡镇户口的居民,还有正式国家户口的工作人员才领得到这样的粮票。

农民门儿都没有,每年还要交粮。

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生产队杀私猪,因为要毛猪票没有,所以只能偷着杀。

一般到天黑以后专门安排人杀猪,夜半的时候才分肉,每户家只能去一个人,不能大声的说话,也不能停留太久,分了肉就走。

这就是当年的生活写照。

而生产队杀猪,是对小孩子来说是最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分猪血旺。

队上专门负责的人把猪血旺弄成半生不熟的,装了一大盆,每个家里派去一个小孩儿拿着一只碗,全部把碗摆在一起,加起来几十个碗。

四周围满了小孩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