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生物芯片问世

作者:凿砚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滴入培养液,加入核酸分子,再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在电子显微镜的屏幕上,陆离看到,核酸分子传播的生物电信号,传入由无数蛋白分子聚合成的基因芯片中,蛋白分子的“开关效应”激活,芯片开始运转。

下一个瞬间,芯片蛋白分子开始释放出dna信息链。

至此,生物计算机构建成功。

蛋白分子组成芯片,核酸分子构成输入设备和数据线,dna信息链就是存储设备,也就是内存和硬盘。

只不过……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何从dna信息链这个硬盘中读取数据,转换到显示器上。

这需要重新设计一个底层数据交互程序。

这个底层数据交互程序,也就是目前计算机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基因算法。

以基因编码的方式,重新编写机器语言,这其实并不困难。

理论上,基因算法已经出现了,基因编码技术也已经出现了。

只不过……因为对基因的解读还没完成,这项基因编码技术自然也还不能投入实际应用。

对于陆离来说,理论上存在的东西,虚拟一下就行了。

“虚拟出一台解码器,集成基因编码数据库。”

念头一动,试验台上出现了一个类似于“光猫”的东西。

接下来就简单了。

陆离虚拟出各种组件,开始组装电脑。

跟正常的电脑结构差不多,只不过是把硅基芯片换成了基因芯片,再加上一个解码器链接输入和输出设备。

组装完毕,陆离打开程序界面,编写了一个计算圆周率的程序,开始运行。

一敲回车键,屏幕上的数据如同瀑布一般滚动,瞬间就计算到了亿万位。

“搞定!”

陆离满脸微笑。基因芯片,或者说生物计算机,宣告成功!

当然,陆离还需要先调出解码器中的基因编码数据库看一遍,把那些底层数据记下来。

可惜,虚拟实验室里的数据,没法用u盘拷贝出去,还需要我死记硬背……

咦?似乎……还有其他办法。

这个虚拟实验室,存在于我的脑子里,扎根于我的思维意识中。那么……我的思维连接器,是不是可以拷贝复制呢?

念头一动,陆离打开了思维连接器。

果然可以!

思维连接器果然可以连接虚拟实验室。

陆离连忙通过思维连接器,把刚刚虚拟出来的基因编码底层数据,通通复制到自己的记忆中。

一键搞定!

退出虚拟实验室,陆离睁开了眼睛。

眼前就是他在覆旦大学的实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