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倭寇没打完,鞑靼又来了

作者:凿砚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告急求援的奏报也传入朝堂。

此刻,朝中各部官员,正在嘉靖修仙的重重帷幔外面,召开一场激烈的御前会议。

这种御前会议……不提也罢。

反正无论是讨论什么问题,三句话之后,就变成了严党和清流们的党派斗争。

至于是不是会耽误国家大事?打到严阁老才是最重要的国家大事。

打倒把持朝政二十年的严阁老,一扫朝中污浊,使得众正盈朝,自然天下太平。

严阁老占据首辅位置二十年,你不让位,别人怎么上位?座位是有限的,最上面的位置空出来,然后按顺序移动位置,大家都能动一动,都能担任更适合为社稷出力的职位。

所以……即使是鞑靼骑兵寇边,大同告急,朝中的清流仍然在狂喷严阁老。

至于一旦大同破关,鞑靼骑兵打进来了,该怎么办……清流们表示:多大个事?鞑靼骑兵又不是没打进来过。反正只是劫掠一番,他们就回去了,又攻不破燕京,怕什么?

吵吵闹闹的御前会议,一连开了三天。

至于效果么……清流们喷翻了几个严党官员。严党反击之下也干翻了几个贪赃枉法的清流。两败俱伤,又各自庆贺胜利。

然后,大佬们终于有时间说正经事了。

兵部侍郎张居正提出,“诏令云间伯率军北上,迎战鞑靼。”

严党觉得此言有理。既然云间伯能打仗,会打仗,让他带兵北上很合适。

清流们觉得,反正不用我去打,谁去都一样。

嘉靖皇帝也觉得,让陆离调兵北上是个好主意,伸手敲了一下玉磬,认可了这个建议。

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硬是吵了三天,才拿出方案来。

于是……陆离接到了率军北上,抵御鞑靼入侵的军令。

看到这封军令,陆离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大部队行军,从松江府到大同,需要很长的时间。

朝中一拍脑袋决定的军令,就不考虑等到大军抵达大同,鞑靼都已经打完收工了么?

随同军令一起下来的,还有大同边关的告急文书。陆离看到鞑靼骑兵的数量,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二十万鞑靼骑兵,这就不好打了。

光凭金山卫这五千人马,肯定是打不过二十万鞑靼骑兵的。

所以……那些刚刚完成三个月军训,初步具备战斗力的新兵,也必须上阵了。

陆离把金山卫、宝山卫和昆山卫三个卫所,共计一万五千士兵,全部带了出去,只留下松江守备部队和松江水师部队,守卫老巢。

大冬天打仗,物资准备反而是更重要的。

好在陆离的军服设计中,已经包含了冬装。

值得一提的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