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吧,礼部将此次科考的消息发往周边各国,请各国的青年才俊汇集长安参加考试,凡是考中者朕依例录用,待遇等同本国考生。”
“不只是考中后的待遇,此次凡是来大唐参考的异国考生之食宿、路费等一应开销均由朕提供,让各国才俊不要担心前来大唐应考会有什么困难。”
“我大唐海纳百川,愿与各国在文教方面深入合作,不仅是各国考生可以到我大唐来考试做官,也可以到我大唐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求学,朕会给这些学子最好的待遇!”
这下各国使者就有些蒙圈了。
唐皇是什么意思?
是在向各国示好吗?
打一棍子给个甜枣,唐皇玩的很溜啊!
李元喆是要给各国一个甜枣。
大唐目前最主要的任务还是稳步的发展练内功,而不是对外扩张,对付吐谷浑只是为了杀鸡儆猴,保证丝绸之路的安全通畅而已。
李元喆知道对外战争的敏感性,为了打消各国的疑虑,他搞出了一个深入合作的计划来安定周边国家的心。
大致上就是加强大唐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大唐深厚文化基础和即将爆发的工业基础作为手段,通过人员交流和经济交流让各国放松对大唐的警惕性,给大唐争取一个相对安定的外部环境,即便是前期的时候有些损失也不要紧,给各国一些好处,日后大唐能成几倍的取回来。
虽然是做好了短期亏损的准备,但李元喆还是在其中掺杂了很多私货的。
让各国的才子来大唐参加科举和进入国子监留学表面上是在宣扬大唐的博大胸怀,实际上是要把各国的年轻精英给弄到大唐来洗脑的,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各国的亲唐派,日后大唐对周边国家动手的时候他们之中会有很多的带路党,能降低大唐征服各国的难度。
这一招在后世的时候很流行,花些钱就能搞出一堆亲唐派,不管从哪个方面开都是合算的,李元喆没有理由不用。
他甚至准备在科举的时候挑出一些各国的考生作为典型,就算是他们的水平不够也会让他们顺利通过选拔,直接让他们进入大唐朝堂,就是要给人看看大唐的博大胸怀。
之后的事情就是礼部对这些人的洗脑了。
洗脑这种事情正好是闲得蛋疼却又知识储备异常丰富的礼部官员最擅长的事情,李元喆还会把后世常用的一些方法交给他们,相信培养亲唐派的难度会直线下降。
不过显然没有得到授意的其他朝臣有着不同的意见,但是都被房杜和戴胄三人给挡了下来。
大朝会的最后一项决议是完全开放大唐盐铁的对外出口,对其他大唐出产的商品出口关税直接减半。
这便是李元喆给各国的第二颗甜枣,这颗甜枣依然是有毒的。
大唐的生产力原本就比周边各国高出很多,再加上李元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