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3 太子奏事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不同。

其实很多人也都明白,首功制度带来的就是杀良冒功,这也是历朝历代都会出现的事情。或者是争功,这也都是会有着的一些事情。

任何政策都没有完美无缺的,只能说只要利大于弊,那也就算不错了。

除了首功之外当然就是战功了,比如说奇功、头功、次功,不同于首功,是按照战场上战士的表现来定功劳。总的来说就是只要取胜、只要奋勇杀敌,总有机会得到赏赐。

首功和战功并行,实际上并不冲突,他们也是相辅相成的。

其实现在的大明朝也是军官世袭制,毕竟现在也是卫所制度。所以也可以说‘多升不如重赏’的策略,这也是因为当初老朱封赏有功之臣。

太多的官可不好,所以升官必须要谨慎,但是赏赐可以大方起来。毕竟现在要是升了一大批官,那都是以后要给俸禄的。但是赏赐银钱或者田地等等,就不需要担心以后朝廷的负担了。

至于说赏赐白银、田地等等其实也没问题,将士们也不会有什么不满。他们奋勇杀敌,也可以得到足够多的赏赐,可以吃香的喝辣的,或者衣食无忧。

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也都是大明朝现在的一个军功制度,大家都没有太多的意见。

对于太子的话,天子似乎是比较满意,笑着说道,“太子言之有理,还是依循旧制就好。”

小小朱的一些观点实际上看起来没有太多新意,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不过这也不错了,胜在稳妥,这就是一个不错的品质了。

大刀阔斧的改革有些时候需要大魄力,说不定也可以带来非常大的帮助。可是一旦改革不力,那么很有可能也就会带来巨大的动荡,或者是非常大的弊端。

现在的大明朝在很多的制度上不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稳健比较合适,这也是皇帝、太子应该有的品质,可不能想一出是一出,要不然就不是皇帝有主见,而是皇帝瞎折腾了。

朱允煐想了想,缓缓点头说道,“太子年岁尚幼,不过到底也册封多年。此次筹功,曹国公和开国公当先奏报与太子。”

不少文武百官立刻面面相觑,也忍不住有些小声的交头接耳,皇帝这一出超出了大家的预料。

小小朱很开心,立刻跪下说道,“儿臣谢父皇隆恩!儿臣当殚精竭虑,不负父皇圣恩!”

常茂也立刻出班跪下,语气坚决,“臣领旨,臣必辅佐太子殿下。”

李景隆也不甘示弱,这是示好太子的好机会,“臣领旨!”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这件事情还是常茂和李景隆主持,但是名义上当然是以皇太子为主了。所谓的奏报太子,乍一听还以为最终是由太子拍板,可是这也就是名义上的。

这和当年不一样,当年洪武皇帝在位的时候,大事小事都是先交给太子批阅,然后再送去给洪武皇帝。当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