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吸血鬼研究报告

作者:第一随性人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染的人都会变成吸血鬼。而事实上,经过一系列实验,发现只有少部分人是可以在昏迷状态下存活下来。

通常情况下,老弱病残永远无法度过吸血鬼昏迷时期,直接死亡。茫茫人海中能够从吸血鬼昏迷状态下存活下来的许多是18至35岁的男性。

这个阶段持续大约一天,感染者一般会在进入昏迷状态之后的一个晚上复苏,昏迷时间越久,转化成吸血鬼的概率越低。在这一阶段,普通人死亡概率高达50%。

(注:高纯度的吸血鬼病毒会增加转换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但暂时缺少高级吸血鬼实验体。)

阶段三:转变。被咬到的感染者将会苏醒,彻底的变成吸血鬼。随后而来的是生理适应期,表现特性维为迷茫,失望和偏执。大部分普通人会在转变成吸血鬼后产生渴望血液,杀戮的症状,二十四小时内一般会开始寻找猎物。

三、吸血鬼生理

从吸血鬼昏迷状态中出来充分地转变的普通人将发生很多影响身体各种系统的主要生理变动。

以下包含信息只是概要,想要深入了解,可以申请调阅解剖资料。

(一)大脑/神经系统

吸血鬼的神经系统与人存在一定程度相似,同时也被证明是其致命弱点。伤害到脊髓和大脑将对吸血鬼产生不同程度破坏性效果。

1.5-羟色胺:吸血鬼的这一神经递质水平值比人类产生的水平值更低,对于人类,低水平复合胺会导致暴躁和危险性行为。

正常人类大脑显示出5-羟色胺活动;吸血鬼大脑显示没有5-羟色胺活动。(更为暴躁与嗜血的原因之一)

2.多巴胺:在人体中多巴胺分泌通常与感觉舒畅、兴奋呈直接相关。对吸血鬼而言,它在进食过程中释放过量的多巴胺并伴有类似麻痹的效果。吸血鬼在进食期间神经系统网络的活动与那些瘾君子使用药物的反映非常相似。

(这也是为什么被吸血鬼吸血的人不会感到疼痛反而有一种吸毒般的快感的原因。)

3.生理节律:人类大脑中的化学变化使我们在晨光中精神起来,但吸血鬼与我们相反,阳光中的紫外线能轻易杀死他们,阳光对于他们来说就相当于强力硫酸。

(二)感应器官

强有力的感觉器官为吸血鬼在狩猎和逃避追捕时提供了好处。

1.视力:对吸血鬼而言,双眼的虹膜极度扩展,使他们看起来是黑眼睛。

虹膜扩张给吸血鬼优秀的夜视能力,但也使他们面对强光易致盲。另外,吸血鬼有巩膜炎,使他们的眼白看上去是红色。

2.嗅觉/听觉:吸血鬼的嗅觉听觉是极端灵敏的,因为吸血鬼的鼻子和耳朵里有与常人相比两倍的感受器官细胞。实际上,吸血鬼远在看到之前就嗅到或听见有人接近了。

(三)外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