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高山右近的请求

作者:日月合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人情充实身边人的势力。

要知道浅野长政乃是宁宁的从兄,是宁宁仅有的外戚力量,秀家既然已经决定靠近尾张派,浅野长政这个人情不仅是给其本人的,更多的是在给宁宁立投名状。

相对而言,同一阵营的大名待在自己身边,秀家能些许安心一些。

此时浅野长政是石高是3万6000石,凭借四国之功,秀家有信心将它提高至10万石以上。

阿波此时的表高在18万石左右,此前已经作为战略计划将十河存保转封阿波,并给予6/7万石的知行,浅野长政加上十河存保刚刚好分完,恐怕已经没有余地转封高山右近了。

当然米子城是伯耆重要要塞,是堵在毛利家山阴一线的重要城池,假设秀家真的转封去了关东,米子城就能成为拖延毛利军队的重要城堡,甚至可能成为伯耆的大津城。

无论出于什么考虑,秀家都必须将其抓在手中,使之成为类似于大津、上田城的存在。

对于秀家而言,高山右近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钉子,历史上1587年,由于九州天主教之乱,秀吉下达切支丹追放令。由于高山右近拒绝改信,最终被没收领土流放出去。

与其到时候米子城被当做筹码重新安排,不如此时此刻就将它作为封赏的安排赏赐给有功之臣,使之掌握在秀家控制之下。

因此,高山右近确实必须要被转封,但是所在地不能是阿波,只能在伊予土佐进行安置。

倒是高山右近的请求转封提醒了秀家,如今山田家减封已成定局,如果可以乘机让山田家转封,那么伯耆就有超过8万石的领地成为无主之地,拿来安置重臣最合适不过。

至此秀家已经打定主意,让伯耆国内的两家大名挪窝至四国去,自己尽可能的控制伯耆一国,即便为此放弃四国的土地也在所不惜。

当然现在伯耆是一块烂地,过去作为豪族共治的地盘,盘踞着大大小小的豪族势力,即便是山田直重都只能选择联姻的方式对他们软处理,以图平稳控制新领。

高山右近的做法就激进的多了,还记得他从摄津转封时候带的1万多切支丹民众吗?

高山右近以宗教为武器,以这些民众为核心,通过煽动底层民众信仰崛起推翻或控制此前盘踞在各自领地的豪族。

如今米子领下,大名尽信切支丹,多个城下町都设有教堂,更有南蛮神父举行弥撒,信仰切支丹的民众不下2万余人,俨然一副地上神国之感。

任何的宗教,一旦控制了人心就会变得不可控制。

如果让秀家选择,他宁愿要曾经豪族林立的西伯耆,好歹可以通过拉一批,打一批,杀一批的方式强化控制。

但是被宗教洗脑了的民众是最难处置的,特别是切支丹民众,自上而下的有着一种布道是救人的想法,自发的前往周边的村子、领国传教,最终散发性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