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日本的金融体系

作者:日月合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间来到1569年,此时织田信长刚刚控制天皇和室町幕府,其就已经迫不及待的颁布了“撰钱令”。

其规定大额交易必须用金银,同时制定了金、银、铜钱之间的官方兑换比率,其中特别制定了优质铜钱与劣质铜钱在使用时的兑换比率。

当然优质铜钱依旧按照传统,1枚当1文钱使用。而一些私铸、磨损、破损的劣质铜钱,则将其法定价值打折使用,如以2枚/5枚/10枚当1文钱使用。

不过,织田信长颁布的“撰钱令”并未起到什么实际效果,

因当时政局依旧处于分裂状态,即便是他的政令可以在自己控制范围之内实施,也管不到天下其他的大名。

而他与其他大名间政令的差异不仅没有消灭这种现象,反而让他领内的替钱所生意更加繁荣。

因为他所该规定的兑率是一个死数,而各国之间的替钱汇率是根据货币不同而浮动的,这其中就产生了利润差。

过去替钱屋只是将恶钱与永乐通宝之间进行兑换赚取利润,现在连恶钱之间都可以获利,一时之间竟在其领内掀起了收缴恶钱的浪潮。

当然在信长自己看来,他这么做也是有好处的,最起码就是让其控制下的各国恶钱的比例大幅降低,加强了他所铸造的天下布武通宝和永乐通宝之间的流通。

你以为这是好事吗?错了!

由于信长所筑的“天下布武”和其从对明贸易赚取来的永乐通宝含铜量高,得到了各国商人的追捧。

他们将从信长这边的转来的铜钱带到其他大名领内,和当地家名交换成本地所铸造的恶钱,再利用当地的汇率用恶钱兑换金银,再用金银回到信长领内进行贸易。

这样一来信长完全成了冤大头,开始不断被其他势力金融吸血。

而其中玩的最欢的就是界町的商贩们,这种行为在信长包围网时达到高峰,直到信长破除包围网,彻底定鼎其近畿霸主的身份,以霸主之身巍临界町,威胁要将界铲平,此事才基本杜绝。

而到了丰臣秀吉掌权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其中就包括对货币领域的一些新措施。

总体来说包括:

一,为了获取财源,直接管辖自己势力范围内的重要金银矿山,对于非直接管辖的金银矿山,则对其征收高额的“运上金”,以此控制铸币的原材料;

二,任用后藤家族为负责人,为其专门铸造“天正大判”金币

注:“天正”是年号,“大判”才是正式名称,加上“天正”二字作前缀是为了和其他大判金币相区分;

三,任用汤浅作兵卫为负责人,并设立“常是所”作为铸币机构,专门为其铸造“大黑极印”丁银

丁银是指一种长条状的银铸币,当时日本社会上流通的长条状丁银有好几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