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明心,跟你商量个事儿!”
“苏大家,但说无妨!”
“我打算上书朝廷,暂时不去汝州了!”
见陈祎有点惊异,苏轼苦笑:“经过小儿子的一件事,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从来都没意识到的一件事,死亡原来离我如此近……”
陈祎叹了口气,点了点头:“那我也留下来吧,反正汝州跟常州对于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
“那就多谢了!”
陈祎自然清楚苏轼突然的颓废是因为什么:人到中年,难免会感到精力不济,再加上小儿子突然得了重病,一时的退缩,在所难免。
更让陈祎觉得有意思的是,苏轼在游历常州的时候,竟然煞有介事地嘱咐二儿子:自己死后,一定要把自己葬在常州。
苏仙的颓废,很快就因为新年的到来而烟消云散。
而且,新年新气象,元丰八年刚开年,年仅三十多岁的宋神宗就病入膏肓,开春就嗝屁了。
哲宗即位,不过,因为年纪尚小,由太皇太后高氏听政。
太皇太后也是苏轼的粉丝,这位一听政,就给苏轼官复原职,不过为了避嫌,还是先将苏轼放到登州任知州。
接到朝廷任命的苏仙,只得拖家带口,再次乘舟北上,抵达济州之后,再经陆路,东去登州。
这个时候,在水边上发生的故事,已经有了苗头,虽然不是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可一些练拳的结社,已经开始设卡收保护费。
虽然苏轼一家走的是官道,可在驿站里歇息时,经常能听到某某结社占据了某一片的消息。
登州府境内倒是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毕竟,这些年,被大唐揍懵了的宇宙第一强国,还在休养生息,东边的某亚洲强国,也没有回复自信心,还需要跟大宋朝借种,改量自家的种群基因。
苏轼担任之后,既不需要烧三把火,也不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整个齐鲁大地上,根本就找不出比登州更风调雨顺的地方了。
因为只是过度,苏轼只是在登州府呆了四个月,到了年底,就被调回了汴梁。
陆路还是远路,不过,到达济州之后,有可以直达汴梁的官船。
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
陈祎还是第一次亲眼目睹汴梁这座号称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当见识汴梁的繁华之后,陈祎才知道,《清明上河图》所描绘出的景象,只是现实中的一角。
到了汴梁,苏轼就变成了地主,还没等陈祎开口,苏轼就已经托人给陈祎安排了住处。
住下之后,陈祎打算出去逛一圈,找个赚钱的门路,可还没走出去多远,就让苏轼的二儿子苏迨给拉住了,有饭局。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陈祎跟着苏轼认识了苏轼的小伙伴“苏门四学士”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