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4章国粹·瓷器·仿宋

作者:曲末殇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根本就不用仿制:定窑的瓷器烧制工艺,并没有随着宋朝的灭亡而断绝,其烧制工艺,在景德镇一直都有传承……

“老黄,你说咱们先仿制哪个窑口?”

陈祎倒是想先仿制五彩斑斓的变色钧窑,可一想到雍正喜欢儒雅,只得暂时压下了这个念头。

“五窑之中,汝窑为魁,自然是先仿制汝窑。”

说话的时候,陈祎在心里默默地补充了一句:天青色也比较符合雍正的审美,烧成之后,可以多骗点经费。

“那就先仿汝窑?”

汝窑的天青色釉料对于已经掌握了高低温釉上釉下彩的官窑并不是问题,仿制汝窑瓷器的关键在于开片:既得保证开片均匀,还得保证开片的大小符合汝窑瓷器的特征,“梨皮、蟹爪、芝麻花”。

只是,开片涉及到了器胚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问题,纵然是陈祎这种玩了三十多年瓷器的人,在面对这些现代材料学的问题都有点头疼。

器胚和釉料结合到一起的热膨胀问题,所有的制瓷工匠都研究过,可分开来算,大家都没搞过。

合计了半天,两人决定先烧一陆不开片的仿汝窑瓷器。

天青釉,官窑以前也烧制过,是以钴为着色剂的,偏蓝色。

不过,为了追求汝窑原本那种“天青色”的效果,陈祎和唐英在上釉时,采用了铁作为着色剂。

只是,采用铁为着色剂,烧制时就需要考虑“火候”,需要保持适度还原性气氛,以免亚铁离子被氧化成三价,釉色便暗黄。

两人费了几个月的功夫,不停地试验,最终烧成了与宋朝的样品一般无二的天青色。

接下来就是开片了。

开片的理论到没什么复杂的:瓷器入窑之后,加文火,固化釉料;而后施猛火,釉料因为膨胀系数跟器胚不同,而产生开片;开片之后,将火焰回复文火,去除应力。

可理论毕竟只是理论,离实际操作还有一段距离,而且汝窑的瓷器都是全釉,烧制的时候,还需要加支钉,进一步增加的操作难度。

不过,官窑到底是官窑,有充足的釉料和瓷土供工匠们祸祸。

一炉不成,再烧一炉。

开片不均匀,下一次把器胚的用料搅得更细,上釉的时候,釉料上得更厚更均匀一些……

在烧制仿汝窑这一段时间里,陈祎的脑子里全都是膨胀系数、应力释放之类的名次。

好在,官窑的技术储备够充足,而且工匠们的手艺也没得说,一群人用了半年多时间,废掉了几十炉瓷器,总算是烧出了可以交差的仿汝窑开片瓷器。

烧成了仿汝窑,防宋朝官窑的瓷器烧制,就一点难度就没有了。

就在一群工匠们烧成仿宋朝官窑之后,自信满满地向哥窑进发时,困难姗姗来迟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