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作者:杨氏良家子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境内都有一条海河支流,分别是桃水与易水。

两济渠开凿的前三年,主要精力就是连通海河流域的各大支流。

海河流域的沟通,对河北平原不仅仅是内河漕运这一方面的便利。还涉及到海运方面。

津门地区被称之为三会海口,就是因为运河与海河在三岔河口交汇,流入海中而得名。

孟朝在这里修运河之后,海运来的货物可以直接进入内陆地区。

将大幅增加交通便利程度,增加沿线经济活力。

当然另一方面,军事调度也会大为便利。

数万大军征伐,拖累大军行进速度的永远是数十万石计的粮草供应。

有了漕运,大军行进速度也会得以提升。

孟朝武德昌盛,不存在大军龟缩在城中,不敢与敌人野战的情况。

有这四通八达的漕运水网,孟朝大军便能保证燕云地区万无一失。

不过敌寇入侵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

这些运河更大的作用还是连接范阳、涿郡等地,为大军远征提供充足的后勤保证。

隋朝征高句丽,后勤中心即在涿郡。唐朝安禄山赫赫有名的范阳节度使,治所即在范阳。

孟朝大军若远出燕云,这些繁华的城市能依靠水网,迅速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补给。

在整个天下都在休养生息时,修建这条运河,朝廷并没有征发大量百姓参与徭役。

开槽运河的主力是朝廷今年在战场上俘虏的胡人与匪寇。

凉州羌胡叛乱,孟朝大军在战场上便俘虏了四万余人。

之后彻查叛逆,又牵连出三万余人。

对这些人,朝廷没有任何宽容之念,全部充为隶臣妾,为天下兴修基建,以赎其罪。

然后朝廷又在黑山军中选出两万余青壮,组建了共计十万人的刑徒,分批押送至幽州,参与兴修永济渠。

黑山军的大部分百姓都被赦免,编户齐民后予以安置授田,参与恢复农业生产。

这两万余人之所以被充作刑徒,是因为其一直效忠于张燕,在战场上与孟朝府兵持续激战,最后战败被俘。

战俘与投降的百姓,显然不能同等对待。更何况他们追随的还是张燕。有这结局,理所应当。

用十万刑徒,兴修一条功在千秋,利在万民的运河,张瑞觉得十分值得。

仅刑徒应用这一点,张瑞觉得孟朝就应该比秦朝国祚更长。

始皇帝曾经设想,秦朝千秋万世。

但数十万刑徒却用于开凿地宫,兴修陵寝方面。

这么规模浩大的工程,埋藏在地下,对百姓益处十分有限。

张瑞倒不是要碰瓷始皇帝,只是作为后世穿越者,行事风格更具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