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而“兴岗术”则是讲究“互捧”,你捧我来我捧你。
她“抬”着我上“天梯”,势必是想我给她“兴岗”。
难道“问题”真接下来的这件“压轴”品上?
我不由一背冷汗。
但是正如我所说,这“天梯”我还得不爬。
所以我的额头,必须明亮干润,一滴汗都不能冒。
还好还好,老子留着长刘海呢。
心中叹了口气,我带着自信的微笑上台。
能出没在这种地方的土豪,大多听说过本地鬼市的神奇之处,而且,估计都没少去趟。加之还有台上一看就是“大有背景”的美女背书,所以,他们的目光居然一致地闪烁起激动至极的光芒。
显然,他们大都听说过我的“事迹”。
尤其是那位瑞相老哥。
就是不知道的,也很快在旁人眉飞色舞甚至添油加醋的介绍下很快会悟。
一时间,台下唯一能保持镇定的,也就只有已经挨着门厅出口站的“局外人”周安妮了。
站在台上,嗅着近在咫尺的大美女身上特殊的香水味,我心中微动,眉头一蹙即开。
或许是走出气息浑浊的人群聚集处,我的目光清亮了不少。
站在高处,第一次将台下众人的面孔看得清晰。
青花美人拍了拍素玉般的洁白手掌,将话转入正题:“接下来,有请今晚的第六件交流品,也就是首件压轴的‘重器’,元青花云龙纹大罐。”
果然,这几年的青花重器,能当压轴的,过半都是存世量不足四百件的“元青花”。
自从那件元代“鬼谷子下山”青花大罐横空出世,拍出(折合约)2.3亿人民币以来,元青花仿佛就成了“china-china(中国瓷器)”的代名词。
且不论这是不是所谓的“盘内滚珠局”(炒作),在这个行当里——不,在这个现实世界,结果才是唯一重要的。
真赝之争,反倒成了吸引目光的话题。
一尊青花色泽浓重艳丽的玉白底釉梅瓶摆上,晕散现象明显,釉面有铁锈斑黑色斑点,典型的苏麻青料特征。
“诸位都是一地有名的老行里、老藏家了,肯定都听说过元青花不存在明仿和清仿的说法。”青花美人的声音再度变得魅惑起来,就近听着,稍微意志不坚的人,都会下意识觉得她说什么都是对的。
“尤其是纯苏料青花,被认为是断定元青花的最重要依据之一,另外一点,虽然洪武朝也用纯苏料,但是,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对元朝深恶痛绝,以致当朝器物的造型和元代大相径庭,和传统的承启技艺呈现脱节甚至反美学的现象。”
“因而,一件瓷器是元代还是洪武朝,各位无须上手,上个眼就能分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