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上留下印章题跋的,是个眼光比较好的人——比如文徵明,那么,此书画为真的可能性就高了不少。
所以,书画作伪的手段里,时常可以见到“挖移款印”这一招。
宋刻本存世非常少,每件都是国家一级文物,更是有着“一页千金”的说法。因而,不少用明代翻宋的刻本作伪成真宋本的,同样会使用钤伪印的方式。
不过,我刚在那位土豪收藏家的私人博物馆里见过文徵明的真迹和“衡山居士”印款,再结合纸张和版式,我觉得开门。
出乎意料的是,正文部分保存得比书封和扉页好多了,虽然页边斑驳,但仍然可以轻松阅读。
这样一册考究精美的覆宋刻本,要是品相完好,至少六位数。但只是学习的话,正文清楚就好了。
我将它轻轻甩了甩,看似随意的样子,然后和对面的鬼贩拉手。
三千块?
三百我都嫌多!
于是我拉了个三十。
对面看不清脸的鬼贩,拉了个一千,就怎么也不肯让步了。
我指着旁边那十多片跟碳化了一样的破烂竹简,意思是价格可以接受,但要搭头。
鬼贩爽快答应,我立马付了账,将手中未曾放下的明本《道德经》交给刀红铃,然后跟他要了张报纸把竹简放好一包,利落塞进背包,起身就走。
见她把书递回来,我摆了摆手,没有接,而是说道:“这本《道德经》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的藏书,仿的宋刻本,虽然毁容了,不过内容还能读,小红铃回去后买本现代版的对照一下,参考参考。”
“哦。”她知道我是在答谢她的赠刀之谊,爽快收下。
也不嫌脏,她将书一卷,就收到腰侧,问道:“关先生一开始就看上了那堆竹片?”
“小红铃也看出来了?”我微微一讶。
“红铃是猜的。”她没注意我的神情,摇头便答,“您是鬼市龙王,这么猜更合理。”
“那就给你上个眼。”没有功夫吐槽,我拉过她的手,往旁边没有人出没的岔巷里走去。
刀红铃浑身微僵,到底没有抗拒。
这只柔润的玉掌捏着怎么都不像握杀人器的。
绵柔无骨,软润如玉。
一进入巷子深处,刀红铃就迫不及待抽回手。
“留个活口!”
我这句话刚出口,就听到一声闷响,接着,便感觉有什么球形的物体滚撞到了我的脚边。
摸灯一照,赫然是颗瞪大了迷茫双眼的年轻头颅。
就算做足心理准备,我还是禁不住艰难地咽了咽喉头。
接着又是一声闷响。
我心里一咯噔,连忙将灯朝着前面打去,发现倒在地上的两个身